麥當勞671億售中港業務 中信財團掌控股權

預計在未來五年,中國和香港將新開設1,500多家的麥當勞。(Getty Images)
預計在未來五年,中國和香港將新開設1,500多家的麥當勞。(Getty Images)

【記者李泓博/報導】
1月9日,以中信股份為首的財團,以20.8億美元(約671億元台幣)向麥當勞收購8成的中港業務。此交易仍待相關監管機構審批,預計2017年年中完成。該財團與麥當勞成立的新公司,將擁有20年中港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

據報導,收購對價部分以現金方式及部分,向麥當勞發行新公司新股的方式結算。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將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在此次收購中,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控股,分別間接持有約61.54%和38.46%的股權,中信股份將在目標公司中應占經濟利益約為32%,中信面對的應付收購對價將為6.66億美元。

報導說: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與外資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成立的新公司,將成為麥當勞未來20年,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主要特許經營商。新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將分別來自大陸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外資凱雷和麥當勞。麥當勞現有的管理團隊會保持不變。中信資本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將出任新公司的董事會主席。

報導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發展麥當勞業務,包括開設新餐廳(特別在3、4線城市)、提升現有餐廳的銷售額,以及在菜單創新、便捷服務、外賣等進行拓展。預計未來5年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

麥當勞曾在2015年5月宣布,將在2018年年底之前,把4,000家餐廳轉為特許經營餐廳,長期目標是95%的餐廳都是特許經營餐廳。本次交易完成後,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營餐廳,將轉為特許經營。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麥當勞在大陸的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超過2,400家,在香港超過240家。目前麥當勞在大陸擁有12萬餘名員工,每年服務人次逾10億,是大陸排名第2、香港排名第1的速食連鎖店。

中國大陸快餐市場競爭激烈

據報導,大陸中式快餐正快速崛起,「洋快餐」未來面對的挑戰只會有增無減。歐睿諮詢的數據顯示,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大陸快餐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由高點時的約57%(兩個品牌分別占17%和40%),下降至約37%(兩個品牌分別為13%和24%)。

2014年夏季,麥當勞供貨商使用過期雞肉的問題遭曝光,對麥當勞是致命打擊。麥當勞發布的2016年7月至9月財報,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盈利持續減少,淨利潤同比下降3%。據稱這是總公司決定賣盤降低風險的導火線。

有分析認為麥當勞今次不是割愛,「賣身」的背後其實是「甩身(脫身)」 ──抽離挑戰日漸嚴峻的中國市場。

不過,據《聯合早報》引述麥當勞方面的消息稱,出售特許經營權可以給麥當勞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麥當勞在其最大的市場美國也增長乏力,因此,才制定出全球結構調整的戰略。目前全球已有8成以上的麥當勞餐廳為特許經營者持有及管理。

網民熱議中資財團收購麥當勞

麥當勞被賣給中資財團的消息傳出後,引起大陸網民熱議。

有人認為麥當勞會加快「中國化」,配合中國消費者需求,「以後麥當勞裡炸醬麵、水餃、蒸餃、炒粉都會有的」,「麥當勞喝豆汁指日可待」。

但也有人說:「很棒!不過食品安全呢?」「但願不會入鄉隨俗,用地溝油炮製漢堡。」「麥當勞以後還敢吃嗎?」

有人更指,收購麥當勞「說白了就是購買一個牌子而已,如果收購後做的不好吃,或者曝出食品安全問題,照樣會毀了這個品牌」。

也有人認為,麥當勞在大陸業績下滑,巨資收購併不明智。有的說:「錢人家賺走了,業績下滑各種問題來了,賣了個空殼給某些集團,賣家和中間人都笑了 。」「就是買個LOGO。」

中信集團是一家中國大陸的國有巨頭,跨越能源製造業房地產等廣泛的領域。該企業在香港證交所發布公告稱,此筆收購將加深對中國大陸消費領域的涉足,「而這是中國未來數10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去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克鐘的百勝餐飲集團(Yum),將價值69億美元的在華業務分割成獨立的百勝中國,作為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特許經銷商。百勝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同樣面臨業績疲軟的挑戰。肯德基在中國大陸有5,000多家店面。
延伸閱讀
陸國企675億收購中、港麥當勞
2017年01月09日 | 7年前
美國金字塔 瞄準前蘇聯導彈
2017年01月08日 | 7年前
美新國會開議 七大任務引關注
2017年01月03日 | 7年前
旅美新規 入境需填社媒訊息
2016年12月25日 | 7年前
麥當勞擬逾20億美元出售中國業務
2016年12月24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