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歸序解讀】第二十二象:南宋建 禍水漫

 ( )
( )

文/陳曦、文征

(接上文:第二十一象:靖康恥 北宋亡

讖曰

天(易三)當空
否極見泰
鳳鳳淼淼
木冓大賴

頌曰
神京王氣滿東南
禍水汪洋把策干
一木會支二八月
臨行馬色半平安

金聖歎:「此象乃康王南渡。建都臨安,秦檜專權,遂成偏安之局。當時之史實鑑之。木冓,康王名構。一木會支二八月者漢奸也,木會即合為檜,春之一半,秋之一半,可合成秦字,妙之王也。」

一、解釋

「頌」解:

東南方某地要成為京城,建立王朝了。賣國之策如禍水,泛泱全國。「策干」:喻國策。南宋的國策消極抵抗金國侵略,害忠良、割地、納貢,魚肉百姓。金兵每次入侵都大肆燒殺劫掠,生靈塗炭。

「一木會支二八月」:秦檜。「木會」: 是「檜」。「二八月」: 陰曆二月是「春」季的一半,陰曆八月是「秋」季的一半,「春」、「秋」各半合為「秦」字。如此絕妙的謎語,難怪金聖歎讚之為古代謎語的巔峰極品!

「臨行馬色半平安」點出「臨安」二字,南宋的京城,即今杭州。「行馬色」:行「聲色犬馬」之道。「半平安」:喻南宋在半壁江山苟且偷安,也只是半平安。「臨行馬色」:似又有「臨行馬塞(塞路)」之意。趙構在相州欲出使金國乞和,宗澤和民眾以「神馬」塞路,假借天意阻止了趙構去金營求和,趙構得以南渡稱帝,後來被改編為「泥馬渡康王」的神話。

「讖」解:

「天(字圖)當空」與圖相應,還是喻「泥馬渡康王」的典故。趙構賣國自辱的行徑不亞於石敬瑭,《推背圖》這樣譏諷他並不奇怪。(字圖):古體馬字的一種寫法。但是,畢竟頌裡「臨行馬色半平安」,有常規的馬字!?這裡用異體字,必有深意!該字拆為「三易」,似諷刺「泥馬渡康王」具有多個版本,光是趙構就「三易版本」!原始版本:崔府君廟中一馬跟在轎後,被附會為——神喻趙構不能北使金國。此期間,趙構不但不提「神馬」,還看不起磁州應王廟裡供奉的「崔府君」。

一易版本:趙構即位後,難服眾志。即位的「祥瑞之兆」貧乏,危機四伏之下,「神馬擁輿」成了即位之兆,漸發展為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這至少是趙構所默認的。

二易版本:西元1149年,趙構即位二十二年後,親自下令在臨安建觀供奉崔府君。此時崔府君已經成了趙構的「保護神」了。但是,好景不常。不久金國來使,秦檜出接時看見了該廟,就讓趙構拆了,怕得罪金國――既然向金國乞和,趙構的帝位就是金國賜的,其「保護神」應是大金,崔府君「暫歇」!

三易版本:1154年,西子湖畔重修崔府君觀,趙構親書匾額並去「封神」。1186年,他又以太上皇身分,大封崔府君。崔府君歷史性地成了趙構的保護神,南宋的「護國真君」,泥馬渡康王也就越傳越神了。一個異體字,暗含如此辛辣的諷刺,其筆法與第十二象對割地賣國的兒皇帝的諷刺是一致的,和後面的「木冓大賴」是相合的。

「否極見泰」的「否」:六十四卦中的凶壞之卦。「泰」:六十四卦中的吉祥之卦。本句與成語否極泰來意義一致,指倒楣到了極點就開始見好運了。趙宋王朝和趙構本人的命運都是「否極見泰」。北宋滅亡,王室都被金國掠走,漏網的趙構,延續了趙宋王朝。

趙構1127年建南宋後,一直向金國搖尾乞憐,以為金國放他一馬。他逃到揚州後苟安淫樂,1129年二月,兀朮派兵奔襲揚州,趙構驚逃,因驚嚇過度,從此無能生育。三月的苗劉之亂,趙構被迫讓位於自己的幼子,兩月後亂平。九月,兀朮南侵,史稱搜山檢海,趙構一路逃竄,在海上逃了四個月不敢登岸。1130年兀朮北撤,被韓世忠、岳飛殺得大敗,從此再不敢渡江。趙構才開始「否極見泰」。

「鳳鳳淼淼」:「鳳鳳」似指岳飛,岳飛字鵬舉,鵬是傳說中的「百鳥之首」——展翅九萬里;鳳是百鳥之王,似以此暗喻。「淼淼」:水勢盛大,對應頌中的「禍水汪洋」。「鳳鳳淼淼」:似指南宋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派和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的鬥爭,岳飛遭禍水,進一步喻指岳飛被投降派所害。

「木冓大賴」指南宋高宗趙構是個「大賴」子。「木冓」:「構」字。

「圖」解:

圖中的水,與頌中的禍水、讖中的淼淼對應;馬與頌、讖中的馬對應。但是,人們看圖時,聯想最多的還是「泥馬渡康王」的傳說。筆者以為,本圖的馬是諷喻趙構,就如第十二象辛辣地諷刺「兒皇帝」,圖中把石頭(石敬瑭)畫成哈巴狗的形狀。

二、解卦

卦為「睽」(圖),音葵,下為兌(圖),指澤;上為離(圖),指火。與圖意相同。下部的「兌」澤對應圖中的水,上部的「離」火對應圖中水上的馬,十二地支屬相中,午馬屬火(陽火)。本卦為「二女同居」之象,似乎諷喻趙構非血性男兒,一味投降。

「睽」卦大象:「離火向上,兌澤向下,上下相違不得正」。運勢:「氣運欠佳,水火不容」。正是南宋反降派和主降派的爭鬥,你死我活。趙構即位之初,兩派就水火不容。有趙構撐腰,投降派一直占上風。李綱力主抗金,七十七天被罷相、流放南方。民眾請願抗金的領袖陳東、歐陽澈被殺。岳飛抗金連捷,勝勢之下準備「直搗黃龍」,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當年岳飛父子和張憲被冤殺,正是「上下相違、水火不容」。(待續)

——摘編自「《推背圖》歸序全解」 博大出版社 提供◇

更多書籍資訊請見博大出版社官網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