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發現 抽血或可診斷抑鬱症
 
                
                
                
                
迄今為止,抑鬱症一直被認為是「心病」,病得重不重,也只能靠病人自己說的情況來判斷。不過,最近日本的九州大學、大阪大學等,專家教授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血液中的某些代謝物質與抑鬱症輕重有關。因此,今後或許可以依靠抽血來做出客觀診斷。
這篇論文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學術雜誌PLOS ONE(電子版)上。該研究小組採用高度分析儀器,對90位在,九州大學附屬醫院、大阪大學附屬醫院、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等醫院,就診的抑鬱症患者,血液中的100種以上代謝物質進行測量分析。結果發現,其中20種代謝物質的量,會隨著抑鬱症症狀輕重而出現變化,β-羥基丁酸等5種物質變化特別明顯。另外,心情低落、抱有罪惡感等不良情緒,也都能從代謝物質變化中看出端倪。
九州大精神醫學副教授加藤隆弘說:許多重度抑鬱患者,會刻意隱瞞自己的病情,使醫生和周圍人很難判斷抑鬱症輕重。將來如果能開發出抽血診斷的方法,就有望避免許多悲劇。
            
        這篇論文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學術雜誌PLOS ONE(電子版)上。該研究小組採用高度分析儀器,對90位在,九州大學附屬醫院、大阪大學附屬醫院、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等醫院,就診的抑鬱症患者,血液中的100種以上代謝物質進行測量分析。結果發現,其中20種代謝物質的量,會隨著抑鬱症症狀輕重而出現變化,β-羥基丁酸等5種物質變化特別明顯。另外,心情低落、抱有罪惡感等不良情緒,也都能從代謝物質變化中看出端倪。
九州大精神醫學副教授加藤隆弘說:許多重度抑鬱患者,會刻意隱瞞自己的病情,使醫生和周圍人很難判斷抑鬱症輕重。將來如果能開發出抽血診斷的方法,就有望避免許多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