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17篇國際論文被撤 造假灰色產業鏈曝光
據12月12日中共官媒報導,當日,基金委在北京召開通報會,重點通報了2015年國際論文撤銷事件。自2015年3月起,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分4批集中撤稿,來自中國大陸的論文有117篇。其中有23篇論文標註了科學基金資助,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中。
據報導,基金委對這28篇被撤論文調查發現,這些論文都是委託第三方仲介機構進行「潤色」並投稿;有部分論文甚至完全是通過論文買賣,請人捉刀代為撰寫和投稿。而在這批論文被撤稿的原因中都提到了「同行評議涉嫌造假」,也就是審稿人郵箱是假冒的。
報導認為,這顯示其背後隱藏著一條灰色的「產業鏈」──第三方仲介機構。這些機構在代人投稿過程中虛構同行評議專家訊息,通過「幽靈」評審向期刊和出版社審稿平台提供編造的評審意見。
據報導,基金委從去年至今年11月,共接收日常舉報案件、專項案件及主動核查案件382宗,並經核實對其中208宗案件啟動調查程序。基於調查結果,基金委監督委員會審議案件113宗,處理相關責任人172人、相關依託單位9個。
今年9月20日,美國論文抄襲監測網站Plagiarism Watch宣布,通過查重軟體發現了一起中國論文造假事件;有充分證據顯示,這是一起由論文造假公司和旨在斂財的期刊默契合作的針對中國作者的「職業化」造假事件。
被曝光的是巴西雜誌《遺傳學和分子研究》(簡稱GMR)。研究者發現,2015年,該雜誌發表的中國學者文章達到1605篇,占總發表量的78.1%。
另外,《南方週末》曾報導,一家名叫南京德亨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代筆公司,提供一篇SCI論文,從合同簽訂到發表文章需要一年時間,價格是64,000元,如果加急半年價格則是68,000元。
據報,那些面目可疑的論文發表者,很少自掏腰包,一般科研經費都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