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50年 張武誼獲醫療典範獎

張武誼醫師今年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記者徐乃義/攝影)
張武誼醫師今年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記者徐乃義/攝影)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桃園市醫師公會日前舉辦醫師節慶祝大會,醫師張武誼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他自幼出身貧寒,靠著自己努力向學及師長幫忙,考上台大醫學系,當醫師翻轉自己人生,改善家中生計。現年76歲仍在桃園市基層服務,擔任院長的張武誼醫師,醫師生涯已50年,在桃園市基層醫療服務45年。

張武誼結婚後,擔任主治醫師後決定返鄉開業。前半生當醫師濟世救人;後半生除行醫,夫妻投入社會公益行善,成立名儕及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獎助基礎醫學師生出國進修,發表海內外論文研究成果,栽培無數醫學後進;擔任地檢署觀護志工及榮譽法醫,捐助精神病康復之友房屋3間,會所及職業訓練安定社會,病友成功就業率居全國之冠,幫助肢體受損台大商學研究生林永晏龐大獎學金等,關懷弱勢族群與社會邊緣人,出錢又出力,無私大愛的行善善舉,足堪醫療典範。

張武誼醫師出生於桃園市一個賣早點的貧困家庭,為家中6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大,從小上學前就要早起磨豆漿,幫忙照顧弟妹。小時候看到在火車站當人力車夫的爺爺,用兩輪車拉著邱魏醫師,在他內心立下醫師的形象,立志以後一定要當醫師,才能擺脫貧窮。

民國41年桃園東門國小畢業後,張武誼北上參加台北五省中聯考,榮登榜首,進入建國中學初中部,再以全校第一名成績直升建國中學高中部。民國47年復以最佳成績,保送臺大醫學系,父親因為家貧,不希望他繼續讀書,認為應早一點工作賺錢。大學以前學費,完全由開雜貨店的奶奶支付,大學七年學雜費則靠著半工半讀,兼任家教賺學費完成。張武誼充分感受到求學階段蒙受貴人相助,奠定日後回饋社會的意願。

張武誼民國54年自台大醫學院畢業,進入臺大醫院外科,接受一般外科及腦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訓練。民國60年在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與講師,同年回桃園市設立張外科醫院,迄今於基層醫療服務45年。

民國82年起擔任桃園地檢署榮譽法醫,協助司法相驗工作,曾參與華航及新航空難相驗罹難者。民國91年擔任桃園縣醫師公會第18屆理事長,民國96年接任桃園縣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同年出資及募款350萬元,購置康復之友協會會館,使桃園縣成為國內各康復之友協會中唯一有會館的縣市,民國102年,他又獨資450萬元購置一訓練場所,捐贈給協會,隔年103年再購買隔鄰房舍550萬,作為將來會務之用,並每年捐款舉辦運動會與郊遊,六年來經費超過1‚500萬,夫妻一起出錢又出力,大愛無私的奉獻。

延伸閱讀
球場驚魂 男童腿遭鐵鉤割開20公分
2016年11月06日 | 8年前
桃園無菸健走活動
2016年11月0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