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納運動項目 教部:七成國人不支持
針對新興電子競技產業無法以傳統方式歸類,導致發展無法與政府即時配合;到底電競是否該算在運動項目裡?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提到,民調上只有1/3的民眾支持,2/3的人則認為電競僅是休閒娛樂,未來仍需要看學校與家長能否接受,以及產業是否能推廣下去。
「電子競技未來產業方向與歸類」公聽會14日在立法院召開,針對場地、選手兵役、簽證等實務上問題來進行討論,包括政務委員唐鳳、教育部次長蔡清華、體育署代表等都到場,立委呼籲教育部、體育署能夠正視電子競技產業。電競選手表示「需要一個名字與身份」。
現場也讓政府官員、立委現場試玩《英雄聯盟》,唐鳳特別找來1分鐘可以中文打字400字的朋友幫忙文字轉播與紀錄,透過文字轉播一起關心討論的議題。
電競選手沒正式身份
2012年「台北暗殺星」奪下英雄聯盟世界冠軍,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擔任台灣電競協會理事長的藝人施文彬強調,台灣有群孩子在電競努力拼命爭取榮耀,但這些電競選手連選手身份都沒有,可能還是掛著公司業務人員身份。電競國際賽事是全球產業,「台灣選手連身份都沒有、都是假的,怎麼跟人家拼?」
面臨兵役 家長不理解
身為職業電競選手主要面對兵役、身份與退役保證等問題。HKE職業選手丁特說,職業選手主要是以17到25歲為主,他們花很多時間在訓練上、比較不能兼顧學業,同時會面對兵役問題,他希望有關單位能夠幫忙、讓現役職業選手可以延緩兵役徵召,可以有助於選手訓練成效。
另外,許多家長認為這只是玩遊戲、浪費生命而直接拒絕讓孩子投入電競產業,身為電競選手、他們需要一個名字與身份。
施文彬說,他們並沒有一定要電子競技納入台灣正式運動項目之一,他舉出,美國的電競選手要出國,申請的就是職業運動選手簽證,希望政府可以出面歸類電競的產業類別,相關的勞資、贊助、代言也要制定規範。
蔡清華說,電競活動能否納入運動輔導項目,過去體育署認為,如果納入運動項目,會與學校課綱結合在一起,需考量學校經費,還有學生從事這些活動,是否與傳統身體活動有關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成員有206國,目前只有中國將電競納入運動項目。
立委呂孫綾表示,電競產業是新興產業,政府官員過去沒有接觸、很陌生,觀念還停在過去,希望民間與政府溝通,訂定適合電競產業發展的法律。立委吳志揚認為,電競基本上就是職業運動,呼籲體育署把電競當成職業運動。
唐鳳認為,之前沒有電競產業,不會從頭就生出一個主管機關,電競產業問題先從基礎事實蒐集開始,把事實攤在桌面上,考慮各方感受,要蒐集更多個人的感受,才能夠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