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笑民主是鬧劇,但專制的常態是啞劇,啞劇的結局是悲劇
長期的專制統治,積壓深重的矛盾和怨氣,故而,專制的尾聲,往往在民眾的抗議怒火中結束。於是,有人產生錯覺,把「動亂」二字,錯植到初生的民主頭上,以為,民主就意味著解體和動亂。實際上,專制統治,早就埋下了解體和動亂的種子。
幻想新舊制度轉換之間沒有陣痛,就如同幻想產婦生產孩子沒有陣痛一樣。延續到民主初生之時的動蕩,猶如產婦臨盆的陣痛,陣痛之後,是新生命的誕生。而長期被專制強權壓制和封鎖的動蕩,猶如腫瘤的肆虐,隱形的發作,終於導致死亡。死亡的是專制、新生的是民主。民主之初,就是收拾專制留下的爛攤子。
總是在西方媒體上讀到負面新聞。因為,民主國家媒體,常常把該國負面新聞放在顯著位置,諸如:災害、事故、罪案、失業、政客醜聞等等。在新興民主國家,如:韓國、墨西哥、台灣等,朝野政黨動輒大開口水戰,甚至在議事的國會大堂上,互相叫罵,乃至大打出手。
有人據此認為:民主有什麼好?民主就是一團亂。如果民主就是那樣,中國寧可不要,云云。殊不知,民主的常態是鬧劇、鬧劇的結局是喜劇;專制的常態是啞劇、啞劇的結局是悲劇。
高度文明的西方國家,依然有人犯罪,儘管比例很低;依然有人歧視,儘管不是理直氣壯;依然有人瀆職,儘管不太囂張;甚至在一些具體的社會事務上,依然有社會不公。總之,人類聚居之處,並非聖潔無瑕的天堂。有人據此認為,既然民主國家也有「不好的地方」,而專制中國也有「好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差不多!」「中國和美國,也沒什麼區別!」「什麼民主不民主,還不是一樣?」
設若有兩筐蘋果,其中一筐,大多數是好蘋果,僅有幾個爛蘋果;另一筐,大多數是爛蘋果,僅有幾個好蘋果。既然前一筐也有爛蘋果,後一筐也有好蘋果,能否據此得出結論:兩筐蘋果「都差不多」、「沒什麼區別」?這種籠統的結論顯然不能成立。道理很簡單:好壞的數量顯著不同,量變帶來質變。
許多中國人沒有到過台灣,僅僅因為從報紙上頻聞其朝野爭執、從電視上目睹其「立法院打架」,就以為台灣「亂糟糟」。後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台灣旅遊,才發現,民主台灣、人民安寧、社會安定、城鄉整潔、井然有序。每逢選舉,看似喧囂,實際上,社會像過節般熱鬧;一待選舉結束,街市歸於平靜,民眾心緒平復,以禮相待,安居樂業。
如果僅僅從媒體上去認識民主社會,很容易得到一個「亂」的印象。真正了解美、歐、日、韓等國和台灣、香港的中國人,見證了這些國家的高度文明和空前發達,才知道,民主國家媒體上的危言聳聽,實則具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建設性功能。
越過媒體,零距離感受民主社會,印象迥異。原來,民主的亂象,是看得見的,是人為放大的,醒目於報紙上的,因而是表面的;專制的亂象,卻是看不見的,是人為縮小的,無從見諸報端的,因而是深重的。
在中國,因為徵地和拆遷,或者化工廠污染,常常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甚至因為官車刮傷了平民、城管毆打了小販、官員強姦了民女,就動輒引發萬人暴動。民眾怒不可遏,砸車輛、燒建築,官方則出動成千上萬武警,打人抓人,甚至開槍鎮壓。這等亂象,比比皆是、年年發生。僅因中共封鎖信息,海外通過網路,才輾轉得知。而國內,各地消息隔離,民眾互不知情,目擊者都以為是「孤立事件」,身處火山口一般的中國,還以為那是「太平盛世」。
──摘選自《傾斜的天安門》 陳破空 著
博大出版,郵購信息請詳閱。(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2104?loc=P_007_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