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最吸晴 學者:推觀光不能缺
台灣第三大黑面琵鷺棲息地──茄萣溼地,高雄市政府打算建公路;漢本遺址雖升格為國定遺址,蘇花改工程依舊進行,我國對自然與文化資產保存態度令人心驚膽跳。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表示,出國旅行地點不管是人文或自然景觀,如果是世界文化遺產所關注、保存的點,就可以增加觀光興趣。做好文化資產保存,同時吸引觀光,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向。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林會承表示,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影響很大。各國屬於世界遺產價值系統的資產,是旅客最喜歡、最愛去的地方。他每年帶學生到不同國家欣賞世界遺產,發現很多人去看世界遺產,國際之間的互動,具有世界遺產價值或文化、自然價值的地方,常是最吸引人所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72年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將所要保護的世界遺產分成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複合遺產3大類。又分別於1999年、2001年將無形文化遺產、水下遺產納入保護項下。此外,教科文組織傳播與資訊部門亦於1992年發起「世界記憶計畫」,以保障世界史料為主。
列名世界遺產,既提高國家與城市聲望,更是觀光票房保證,世界各國不遺餘力積極爭取,如日本白川鄉、五箇山合掌村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泡菜被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林會承指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不具有世界遺產、無形文化資產提報資格,而不需要會員國資格的世界記憶,則因涉政治干預,申請登錄受阻撓,2009年文化總會提報甲骨文遭拒即是一例。
推出潛力點 保存文化價值
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分別於2002年、2010年開始推動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為登錄做準備。截至目前為止已公布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包括玉山國家公園和太魯閣國家公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金門與馬祖戰地文化、淡水紅毛城、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共12種,包括泰雅口述神話與口唱史詩、布農族歌謠、北管音樂戲曲、布袋戲、歌仔戲、賽夏族矮靈祭、媽祖信仰等。
林會承指出,即使沒辦法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計畫,但國際非政府組織如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MF)等單位對台灣不錯。WMF每2年舉辦一次「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World Monuments Watch),這項計畫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同等重要,分別將澎湖望安中社村、屏東霧台鄉魯凱族舊好茶部落石板屋,列入2004年、2016年世界文化紀念物名單中。
「把文物價值保存住自然就會吸引人來」,林會承說,我國現在不是聯合國會員,沒辦法讓我國珍貴資產被稱為世界遺產,但我國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的資產,把具有文化意義及價值的內容保存好,世界各國的人都會來欣賞。
學者提3招 突破申請困境
對於我國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碰壁,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李德河建議,可採取做法包括正面攻城、全面圍城、木馬屠城。正面攻城是直接加入聯合國,不過硬碰硬比較難。全面圍城指用鄉村包圍城市,積極參與附隨組織,如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總有一日入聯,很快就可登錄。
至於木馬屠城,因為我國不是會員國,可與聯合國締約國共同申請世界遺產,如蘭嶼與巴丹文化共通,可與菲律賓合作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蘭嶼戰鬥舞與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傳統舞蹈HAKA相仿,可與紐西蘭合作登錄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傳說中宜蘭外海海底岩城跟日本嶼那國共同申請;又或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建造,拜託荷蘭申請。
「活化文資應更有創意」
「文化資產只要定義是資產,就應該認定它真有價值」,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王逸峰表示,目前政府對文化資產的保留、維修,投入蠻多,相關人材培訓也一直持續。但接下來會遭遇文化資產活用問題,保留先人記憶是無形,免不了要轉換成有形,要能活用在商業上,可能要嫁接行銷或運用現代化科技,這部分台灣還有很大空間。行銷除了國內,還要讓國外知道這裡過去多重要,光是雙語化就是相當大工程,可能是未來20年努力方向。
活化的部分,一般做法是在文化資產空間引入咖啡館,應該提出更有創意的做法。有些地方只有一個點,單點不能成氣候,必須旁邊有聚落。例如到中國參觀寒山寺,是因為從小對《楓橋夜泊》這首詩非常熟悉,對它的畫面有些想像。寒山寺累積了很豐富的文化內容,才會吸引觀光客。
王逸峰舉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1886~1942年,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建造者)為例,並表示,可能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但也不一定。故事怎麼呈現,相關的文化資料、文學及戲劇作品、歷史文獻有沒有跟著出現,都是未來活化很重要的元素,而這部分台灣還要再加強。
王逸峰也提到,黑面琵鷺棲息台南北門七股溼地,非常難得,全世界沒幾處,這是台灣的寶、資產。至於歷史資產包括建築、遺址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讓台灣加入,無法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台灣可自己辦組織找外國參與,久而久之也會形成力量。此外,故宮前幾年展示《清明上河圖》動畫,這項科技也可應用於製作平埔族等原住民生活動畫。台灣還有很多考古遺物不為人知,應該用臉書、社群擴展台灣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