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智慧超群 未出茅廬知天下事

 (圖/古瑞珍)
 (圖/古瑞珍)

文/古春秋

杜甫詠懷古蹟之五寫道: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對詩人杜甫來說,諸葛亮的聲名縱貫宇宙,為萬世景仰。三國鼎足的功業,不足以展示諸葛亮平生才學,儘管功績赫赫,對諸葛亮來說不過輕若一羽。

杜甫對諸葛亮評價之高,後人亦不乏跟隨者。如宋代詞人劉克莊寫道:「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杜甫)發之。」這話是說,人們對諸葛亮非常推崇,認為他完全與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功臣,殷商的伊尹和周朝的呂尚相媲美,而西漢的開國元老蕭何和曹參根本不值一提。

諸葛亮是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是漢末太山(即泰山)郡丞。諸葛亮父親去世較早,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在豫章(江西南昌)、荊州(在今湖北省)等地生活,後來隱居南陽。

叔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以種地為生,安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地方,諸葛亮稱之為「隆中」。諸葛亮喜歡吟誦《梁父吟》,常常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具濟世之才,被人稱作「臥龍(伏龍)」。

當時,曹操已經滅了北方的袁氏兄弟,占河北四州,北方大半部分和中原地區都在曹操治下。馬超、韓遂占西邊的關中和隴右,劉表占有南方的荊州,孫權則占東南方的江東。

初平元年(194年),劉表由何進推薦任荊州刺史。劉表對東漢皇帝「不失貢職」,採取保境安民的措施,自初平元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去世,近二十年間,儘管中原和關中地區迭遭變亂,荊州卻比較安定,很多北方人逃難到荊州。劉表雖然能夠保境安民,卻胸無大志,不敢開疆拓土,而對於投奔荊州的北方才學之士只能夠給予賑贍,不任用他們。諸葛亮、徐庶、龐統都是一度匯集荊州的俊傑之士,劉表卻一個也沒有任用。

官渡之戰時,劉備在袁紹帳下。袁紹派他到汝南收編當地的黃巾餘部,擾亂曹操後方,同時與劉表取得聯繫,夾擊曹操。官渡之戰後,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遂南奔荊州投靠劉表。劉表對劉備的聲望有些忌憚,不敢用他,但又想依靠他抵禦曹操,就讓他屯駐新野。新野位在漢水北邊,與襄陽隔水相望,是荊州的北方門戶。

初聞「臥龍」之名

按白壽彝《中國通史》的觀點,劉備屯駐新野的最大收穫就是得到「臥龍(伏龍)」之稱的諸葛亮,成為劉備成就三國鼎足功業的轉折點。

劉備最先是從司馬徽那裏聽說「伏龍」之名的。依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描述,劉備為躲避劉表部將蔡瑁的謀害,馬躍檀溪遇到隱士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號稱「水鏡先生」,劉備由童子引至水鏡居住的莊院時,莊內傳出彈琴聲,遂側耳駐足傾聽。這時,琴聲忽然止住,一人笑著走出說:「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這人正是司馬徽。

司馬徽遂問劉備從何而來,劉備謊稱偶爾經過。司馬徽點破劉備必是逃難至此。

司馬徽說,明公大名,如雷貫耳,至今如此落魄,皆因沒有人才相助。如今天命有歸,龍向天飛,都應在劉玄德身上。他說,對於需要人才的劉備而言,天下奇才如伏龍、鳳雛都在荊襄之地。

當晚劉備歇息後,潁川人徐庶也來到莊上,向司馬徽陳說投奔劉表失望而回的過程。司馬徽有些責備徐庶,說他身懷王佐之才,卻不識明主,還去投奔劉表。他說,明主(指劉備)就在眼前,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徐庶連忙稱善。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謁見劉備,劉備很器重徐庶,延為賓佐。這時恰好遭遇曹操部將夏侯惇、于禁引軍來攻,徐庶當即為劉備畫策,自燒屯糧,出城南走;夏侯惇與于禁以為劉備怯戰,麾兵急追,不意伏兵四起,掩擊一陣,殺得夏侯惇等七零八落,收拾殘眾逃回鄴中。

劉備見識到徐庶的本領,但徐庶卻說自己的本領尚不及諸葛亮,於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希望徐庶去請諸葛亮過來。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往駕顧之。」這話是說,諸葛亮不是一般人,必須劉備親自登門拜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請到的。

如此,諸葛亮人還沒有出現,名聲已經深深印在劉備的心上了。

未出茅廬 已知天下三分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劉備更衣備馬,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劉關張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

午睡醒來,諸葛亮問童子有無訪客,回答說劉皇叔在外面等候多時了。諸葛亮忙到後堂整頓衣冠,出來迎接劉備。諸葛亮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好似神仙。

劉備與諸葛亮二人敘禮完畢,分賓主坐下,童子獻茶。

劉備對諸葛亮說,眼下漢室傾覆在即,備不量力,想施展抱負挽救天下危亡,苦於自己才疏學淺,至今沒有任何成就。希望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這個抱負。

諸葛亮回答劉備:曹操在北方擁有百萬之眾,利用皇帝的威望發號施令,劉備根本無法與之爭鋒;孫權在江東,已歷經三世,根基牢固,劉備只能與孫權聯合,而不能對其有所圖謀。劉備唯一可以利用的是荊州和益州。荊州是兵家必爭的用武之地,益州憑據山川的險阻,保有千里肥沃的平原,可謂天府之國。現在占據這兩處地方的分別是劉表、劉璋,皆闇弱不能守成,這正是劉備攻占荊、益之地的良好時機。占有荊、益兩地之後,向西可以聯合諸戎,向南可與夷越交好,外結孫權,內修政理,一旦天下出現變故,就可以從荊、益兩路出兵中原,成就大業,復興漢室。

《三國演義》還增添了一個細節:諸葛亮說完上面這番話後,讓童子取出一軸畫卷,掛於中堂,對劉備說:「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也稱作「草廬對」,從草廬對的內容來看,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

諸葛亮這一席話使劉備茅塞頓開,於是恭敬地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來的三國鼎立之勢,果如諸葛亮「隆中對」中所分析的那樣。

後人有詩稱讚諸葛亮的見識:
豫州當日歎孤窮,
何幸南陽有臥龍!
欲識他年分鼎處,
先生笑指畫圖中。◇

延伸閱讀
《四大名著》霧霾版 太有才了
2017年01月13日 | 7年前
【義讀三國】劉備三辭徐州牧
2016年12月11日 | 8年前
秋天出生 金行人如何養生保健?
2016年09月2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