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子女的小祕訣
教養子女可說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工作。在這個充滿誘惑、暴戾之氣和不安的現代社會中,身為父母應如何陪伴,並引導孩子走一條快樂、健康和充實的成長道路?以下是摘自美國生活網站「Lifehack」的10則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1. 傾聽
傾聽要主動積極。孩子說話時要看著他的眼睛,不要打斷他,也不要一副等著換你發言的姿態。真心聆聽孩子想說的話,就能激勵他們繼續和你溝通。若每次對話都在說教,孩子會感到自卑和權利被剝奪。利用你們共處的時間(如坐車或吃飯時),試著敞開心胸、安靜的聽聽他們的想法。
2. 讓孩子看見你犯錯
人有韌性、有潛力,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經得起失敗,才能東山再起。言教不如身教,想讓孩子明白犯錯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有時無意中對小孩做了負面教育,也可以即時真誠面對錯誤,把它變成正面教育。例如你被小孩惹火了,對他放聲大吼,這時別過於懊悔自己情緒失控,你可以對孩子說:「我並不想在心情不好時對你大吼,對不起,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
3. 容許闖禍和犯錯
實際上,不管大人或小孩,從犯錯中學習才是最快的。兒童心理學家迪克(JoAnn Deak)認為,當孩子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好時給予支持和鼓勵,他會較願意繼續去想辦法做好。這樣的孩子會摸索出解決問題、克服難關的能力,這也是孩子未來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礎。
4. 一起到戶外活動
《環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一篇研究顯示,戶外活動能使人心情愉悅起來。不論是健行、騎自行車、游泳、划船或遛狗,這些接觸大自然的活動都有助於紓壓。另外,根據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研究,戶外活動除了能促進小孩身體發育,還可提升想像力和持續注意力、降低侵略性,並提高課業成績。
5. 教導孩子感恩
加州大學柏克萊(Berkeley)分校做過研究,感恩可以增進個人幸福,如果孩子對自身擁有的東西心存感謝,大多比較快樂。父母可以開創這樣的環境並建立習慣,例如利用晚餐全家聚在一起的時刻,每個人分享自己當天最棒或最感激的一件事。有共進晚餐習慣的家庭,小孩通常比較健康。
6. 稱讚孩子做的事
人有一種負面傾向,生活中的壞東西總是記得比好東西還要多。比起希望、鼓舞和高興等正面情緒,憤怒和恐懼等負面情緒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具有較強的衝擊力。
心理學家德維克(Carol Dweck)研究發現,每當人聽到他們心中認為的負面東西時,得稱讚他們7次才能抵消那個衝擊力,且稱讚時必須用很具體的方式來表達,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當小孩被讚美聰明時,他會很高興;可是不具體的稱讚容易誤導小孩,無意中灌輸他們一種「事情輕易做出來就是聰明、而必須努力才能做好就不聰明」的觀念,使孩子不願嘗試困難的工作。
稱讚孩子時,你應該稱讚他做的計畫、他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的技術。當孩子面對棘手的事情時,你可以搬出他們以前曾經搞定某事的幹勁與經驗,加強他們的信心與正面意志。
7. 開開心心玩一場
有句話說:「人不是因為變老就不玩;而是因為不玩而變老。」童年最棒的部分就是玩樂。教孩子爬樹、和孩子一起打扮成超級英雄,或辦個家庭活動逗他們開心。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就要經常讓他們開懷大笑。
8. 教導孩子善心
善心有兩部分:愛自己和愛別人。如何教導孩子愛自己?首先就是要以無條件的方式表達你的愛。育兒專家戈登(Thomas Gordon)認為,最好別說「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做那件事。」這種話,千萬不要把你的愛與他們的行為掛鉤。對孩子展現無條件的愛,他們才能真正學會愛自己。
愛別人是第二部分。教孩子如何去同情和關懷他人,邀他們一起去做志工、幫助別人。告訴孩子你自己有多幸運,能生活在這塊地方並擁有這麼多東西,這樣孩子就會對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心生感激。
9. 向孩子表達愛
人類的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對於維繫社交關係有很大的作用,其中觸覺在親情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證明,透過肢體碰觸對促進身心健康具有奇效,即使只是摸摸小狗的簡單動作,都能讓人感到心情放鬆、壓力變小。
10. 以身作則,教孩子管理情緒
大腦有一塊負責調控情緒的區域叫「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由於20歲以下的孩子其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小孩的情緒管理能力深受父母身教的影響。如果小孩在晚餐前要吃餅乾,你拒絕了,他開始撒嬌、嘀咕,都沒用,最後大哭大鬧起來。當然,如果你是新手父母就要注意,這時你不能怕煩就遷就他,否則孩子將來還會故技重施。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情緒反應會感染給小孩。如果你在小孩失望之際顯得焦慮不安,那麼你那焦慮不安的情緒就成了一個壞榜樣,進入他的腦中。在孩子面前,應展現合宜得體的情緒反應(如冷靜、鎮定),如此,孩子才能從你身上學習正面的情緒自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