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復育 水試所人工培育蟹苗
台灣每年捕撈蟳蟹類產量達9,700公噸,產值16.8億元,有鑑於野生數量逐年下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配合農委會執行中的4年計畫「台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計畫」,目前已完成遠海梭子蟹(藍鑽蟹)、善泳蟳蟹兩種蟹苗人工培育技術。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恆毅說,善泳蟹歷經2年研究已成功完成人工繁殖技術,善泳蟳從母蟹生出,直至可看到小螃蟹,以往需要38天,而這段時間對小螃蟹來說死亡率最高,近2年成功縮短到25天,算是人工繁殖技術大突破,對未來量產有很大助益。
不過,他指出,蟹螯一長出就會互相攻擊,如還在人工飼養環境中,30萬隻會互殘到約剩800隻,因此還要突破此困境,找出此階段期就放流,以提高存活率。
完成遠海梭子蟹人工復育技術的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丁士說,180天可完成人工培育,去年已放流21萬隻,今年6月2、7日及秋天要再各放流10萬隻,共30萬隻;明年再放流30萬隻、後年40萬隻。
他說,遠海梭子蟹每公斤零售價700元,預計30萬隻放流可為漁民增加500萬元產值,放流平均回撈率可達14%多,最高50%。黃丁士強調,可以用蟹的價格,吃到媲美龍蝦的美味與Q彈口感。
漁業署長陳添壽說,台灣鄰近海域資源運用,已經出現失衡的現象,期盼重振台灣漁業,讓更多海域逐步回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