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書法藝術
漫談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由漢字書寫基礎上,漸次發展而成;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又與文字學、金石學、國畫及篆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結合書寫工具「毛筆」的特性,在點與線、黑與白中,凝聚了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神態與意象,透著書法家的情感、智慧;更為中國歷朝各代讀書人,修養的一門必修課。
文/秋實
傳說世界上的文字,在上古時代是由三人所創造。梵,造的字,由左而右書寫;盧,造的字為左行,是由右向左書寫;倉頡,所造的字是自上而下書寫,屬於象形文字。據漢朝王充《論衡》記載,倉頡是黃帝身邊的史官,他有四隻眼睛,具有特殊神力,上通天文,下達地理。倉頡造字可說是上天有意傳文字予人。他彙集世間許多圖像,創造了文字,人類因此告別了結繩記事的懵昧時期,進入採以文字記載歷史的新紀元。
古迄今五種書體 篆隸楷行草
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為中國文字雛形。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刻寫於龜甲和獸骨上的占卜文,已具運筆及結構,為最早的文字。之後又形成了各種風格的書體字,由古迄今書體大致可分為五種,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
廣義的「篆書」,包括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周朝金文、春秋戰國時期刻於石鼓上的籀文,統稱大篆。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廢除了六國的異體字,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成統一的字體,後人稱之為「小篆」。篆書由線構成,書寫的過程中體現了「緩」、「慢」、「圓」的特點;宇形略長而整齊,筆劃圓勻秀美。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於獄中所整理。他簡省小篆筆劃,去繁就簡,筆法改曲為直,從線條轉成筆劃定則;字形呈扁體、蠶頭雁尾,為筆劃特點。隸書特性平和,書寫的過程,字寫潦草了就失去隸書體的味道。到漢代,隸書已成為普遍應用。
篆書和隸書,體現了一個「善」的特點,書寫的時候,能夠自然抑制住負面情緒,體現人正面因素;書寫文章字體大小一致,整齊劃一明顯具有修心養性的特點。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是從隸書逐漸演變而成;字形由扁改方,在筆劃中減省漢隸的波勢,規範整齊,一直沿用迄今。楷書盛行於六朝,到唐朝臻於高峰;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後人敬稱為四大楷書家。
不同時期的書法,表現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面貌,劉熙載說:「秦碑力勁,漢碑氣厚」,「觀晉人字畫,可見晉人之風猷,觀唐人書蹤,可見唐人之典則」,這正是時代特徵的定格。晉書尚韻,唐書尚法,宋書尚意,元書尚態,不一而足,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是歷史、信仰、精神和民族的特徵。
修身養性 內象自然美與哲理
書法藝術的潛移默化,供給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學得了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
漢字演化過程中形成各種風格的書體字,不同字體也有其各自的特性和品質。除了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又有顏、歐、柳、趙各家之別,字體又分大小,形有方、長、扁之異。雖一字而百書百形,雖一畫而氣勢穩健不一,妙則妙在有體會不完的韻味,奇則奇在有變化不盡的神態。
觀隸,則有聲東擊西,藏頭露尾之玄;觀篆,則有巧雲出岫,化不離宗之狀;觀正,則有正襟危坐,道貌岸然之慨;觀顏,則有閒適俊逸,飄然若仙之趣;觀柳,則有老僧坐禪,安靜自如之姿;觀歐,則有金蟬脫殼,形銷骨立之勢;觀趙,則有羽觴醉月,盛宴會友之情。
書法哲學內涵,使人們在研習書法過程中陶冶出寧靜、平和的心境,從而對情緒管理起到極佳的穩定作用。
書法的玄秘在與宇宙萬物同道法。柳公權觀察天上大雁、水中游魚、奔躍糜鹿、脫韁駿馬,將自然界各種優美的形態,內化到書法藝術裡。張旭見公主與擔夫爭道、音樂的吹打之聲,悟了龍蛇翻轉的筆法;觀公孫大娘舞劍,方知書法之精髓。黃庭堅見船夫划槳,受啟發而得書法之神韻。這些即是書法道法於自然哲學的見證。
鄧石如說:「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在書法上是指布白的妙境。書法家對線條特質、墨色、空間的理解,就能在自然的書寫中「黑」「白」自成呼應,形成完美的畫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似乎也有幾分「計白當黑」的理,比如:人一味的以自己的觀念為中心,行事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就像不知「計白當黑」,肯定會時時與周遭的人發生衝突,無法圓融人際關係。諸如此類在書法、繪畫、篆刻的構圖法則,都能讓人潛移默化地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體悟做人的道理,啟示人生。
古人云:「書,心畫也」。上乘書家必須是書品與人品達到統一。習書與修身養性是密不可分的。蘇東坡曰:「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現今社會繁忙而緊張,習書法可提供身居鬧市的現代人,超越凡塵、修心養性的新生活方式。想要尋找片刻安寧清靜,不妨提筆練習書法,當精神專注在一筆一劃,浮躁不安之心,立即歸於平靜。再者,書法是軟筆頭,硬功夫的藝術,無法速成,要寧心靜氣,勤習練,始克行成;再要識多見廣,修心養性,方可練成個人獨到之風格。所以古人藉書法陶冶性情,確實是有益於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