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科學獎決賽入圍學生 父親分享育兒經

【記者章勤/洛杉磯報導】

有「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英特爾科學獎(Intel STS),是美國歷史悠久高中生科學競賽。能夠進入全美前40名決賽的學生,無論得獎名次,都被視為很大殊榮。洛杉磯亞凱迪亞市高中畢業生侯志達 (George Hou)入圍2016年英特爾科學獎決賽,已得到多所名校的提前錄取。他的父親侯一釗(Thomas Hou)為加州理工學院的應用計算機數學教授,母親張鈺釧博士則是帕薩迪納社區學院的數學教師。

洛杉磯亞凱迪亞高中畢業生侯志達(George Hou)3月15日晚於2016年英特爾科學獎(Intel STS)頒獎典禮時同父母合影。(記者林帆/攝影)洛杉磯亞凱迪亞高中畢業生侯志達(George Hou)3月15日晚於2016年英特爾科學獎(Intel STS)頒獎典禮時同父母合影。(記者林帆/攝影)

曾當面向孩子道歉

侯一釗教授說,以前他也曾打罵過兒子,「意識到了很傷孩子,我曾當朋友的面跟孩子道歉。」

「我們也是慢慢學到的,我們在孩子小時候也是高壓政策,打罵也上,後來發現還要跟孩子講道理。在美國長大的孩子,他如果不服你的道理,他不會聽的。不能強迫他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有時兒子也批評我們,說你的方法不對,有時聽了很難受,兒子怎麼可以這樣對父母講話?」

侯教授的經驗是先聽孩子講完之後,再指出他的錯誤,「剛才你怎麼對媽媽那樣講話?態度、口氣不對,要跟媽媽道歉。」「你的話中講的有道理的是什麼,沒有道理的是什麼。」講的兒子心服口服。兒子就跑去跟媽媽道歉,「媽媽,對不起了,剛才我不是這個意思。」

同孩子傳遞正確分析的態度和方法

侯教授分享曾經的心路歷程:「拿下家長的權威,把孩子看成一個將來會有成就的年輕人,平等對話,他們就願意聽了,雖然他不見得會照做,但他遇到事情,有體會時,我們父母的話的信譽就多一些了。『唉呀,以前聽爸爸講過這樣的話!下次他再講,我要注意了。』」

「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他們自己嘗試最好,如果他們嘗試失敗了,他們會學到教訓,也會成長。如果是父母強迫的,即使成功了,孩子覺得那不是他要的,是父母要的。父母傳遞一種正確分析事情的方法和態度,就可以了。」

做有益於人之事

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很多,功利心越來越重,不少人在回中國大陸探親時,感到那個環境中,人與同事的關係,與老闆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被弄得很功利, 一切以成敗論英雄。

侯教授分享道,「比如有人以為投資賺錢容易,貪欲會讓人悔不當初。 名和利,有時當時好像得到了,其實也許是累贅,如果當時的手段不正確,日後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

1977 年,侯一釗幸運趕上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的第一屆大學招生考試入學,他在華南理工學院畢業後, 來到美國UCLA讀書,讀博士時得遇太太,立業成家。「我並不是天才,不同時期得到了老師和貴人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努力,進步了。現在我們回饋,幫助老 一輩,幫助下一輩,這是我現在的使命。」

「作為教師,不僅教他們知識,也要教他們做人。身教重於言教。有的老師把孩子當成個人成名的工具,這是有私心在裡面。如果内心有信仰,就會不時的反省,自己動的念頭是利他的念頭還是貪念。」

侯教授希望大家都回歸到有利於他人的心態。「如果當你做一件事情,相信這件事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自己也能夠成長,你就會覺得踏實,也不會有內疚和負罪感。我 幫助學生和訪問學者,在一起做一個項目時,看到他的潛能發揮出來了,我們一起為他高興,他成長了,我們一起成長。希望我們有更大的情懷,做利於別人的 事。」

他也希望中國大陸的環境未來能夠改善,讓人們把心都放到創造正能量、創造更長遠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