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二代的建築手工業安全探討

(大硯建築提供)
(大硯建築提供)

文/謝平平

交屋的令人雀躍,遠不及地震所帶來的巨大恐懼,因此每當發生地震,看屋人潮就明顯減少;建築不如食物有保鮮日期,風水師只能算方位格局,新聞媒體製作再多地震專題,民眾仍不知道一棟安全的建築在哪裡。

但再複雜的事情,也有蛛絲馬跡可尋──一棟大樓有長達2至4年的施工期間,又有各式工種進出,管理本身就得是一件大事。大硯建築行銷業務總監林帝沅透露,內行人從小處的工班大小解到大處的勞安,每樣都可以看出建商對工程的態度。

但讀者無法進入工地,又該從何種角度檢視建商呢?林帝沅簡單點出2個方向:一、向住戶、從事房地產的朋友打聽該建商口碑,也可以去看看該建商之前的作品。二、從工地外面看工程圍籬做得如何?若工程圍籬做得高大堅固,表示這家建商連小處的安全都重視,而攸關施工安全的重要關鍵,當會更加重視。

隨著法規不斷的修正,建材逐年更新,大硯建築從第1個案子便摸索著,如何將上百人參與、無數細節的作品好好完成,交到客戶手中?

埋頭實驗多年,大硯建築團隊終於交出自己的施工系統,能達到科學與精準,並通過自己與良心的檢驗。

大硯建築過去的作品量體隨時都有2位以上的工地主任在現場,工地主任必須對大硯建築的要求熟悉、認同,並能逐一檢驗每個項目,而不採取抽查檢驗,以保證細節的百分百。同時,工地主任也透過與工班的合作情況,向公司報告與其長期合作的可能性。

而工地中免不了的修改圖面設計,更是令人頭大,忘了或做得不對,要補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大硯建築的施工團隊使用雲端讀圖,以保證每個工種手上的藍晒圖都是最新版本,並以照片紀錄每個施工過程,方便檢討。

一棟建築物的安全多半藏在細節中,但客戶有8成看不到,也造成建商處事的態度兩極化。「多做一點點」,林帝沅表示,大硯建築不怕多做一點,也寧願多超過業界標準一些些,讓事情亦趨完美;因為,大硯建築希望成為客戶最放心的朋友。◇

(行銷企劃)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