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技術屢遭陸剽竊 學者:不停創新為解方
近幾年台灣人才不斷外流,尤其過去幾年與中國關係密切,有許多經濟專家憂心,台灣產業技術不斷被剽竊,甚至屢被中國掏空。學者分析,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往上提升,讓對方不斷在後追逐10年前的技術,不要停頓下來,「永遠讓中國在後面苦苦追趕。」
一般人才外流,最普遍的是產業失去競爭力,加上國內新興產業太少,導致台灣企業不得不往外發展;另一種則是國際間刻意地挖角,瞄準、竊取關鍵技術後,再把當初高薪聘請來的人棄之如敝屣,這是一種戰略的考量,也就是中國目前對台灣的一種方式,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陳博志如此分析。
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興起,擋下「服貿協議」,阻止了兩岸經濟進一步連結,以及長驅直入台灣。但是還有很多台商、藝人,紛紛到中國發展,如何阻止台商,尤其高科技等拳頭企業離開台灣去中國?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羅承宗認為,沒有人想要離鄉背井到外工作,雖然中國語言相通,但是文化、政治背景差異太大,除非必不得已,是不會想要到對岸去的。
如果要把這些人留下來,羅承宗認為「就是要製造機會」。若一味追求低成本,就是全球移動,今天在中國,明天在孟加拉,後天在斯里蘭卡,這樣也就無法留住人才。
面對中國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勢進逼,是否有解方?羅承宗說,在世界供應鏈裡,台灣應想辦法朝著頂尖技術去開發,不要再追尋別人做好的東西,追逐低利,而是創造出自己的藍海,開拓出新的機會,只有往上提升,不要停頓下來。
他強調,台灣有個優勢是中國很難學會的,就是創新、創意,因為在中共體制下的教育,只能是服從,但是創意就完全比不上台灣。
他舉出,過去台灣也不斷模仿美國技術,但是美國卻推陳出新,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例如iPhone手機;台灣只能接美國的單,追逐毛利。對照過去的台美在創新與追逐之間的例子,也作為兩岸之間的商業競逐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