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變身「殺人狂」帶來的警示

文/顏丹

最近在中國大陸頗受熱議的是兩件名校大學生各犯下殺人以及盜竊罪行的案件。一起是北京大學一名大四的學生於半年前殺害自己親生母親的大案,一起是南京「一名牌大學畢業生」在高鐵上偷竊筆記型電腦等電子類產品案。需要指出的是,這名「高鐵大盜」所犯罪行並非僅一次,而是多達30多次;且內心的陰暗程度也絲毫不遜於那名弒母的北大學生。他不僅寫過「沒有最狠,只有更狠」的「死亡筆記」,還列出要一一進行報復的「死亡名單」。據他本人說,名單上的都是「傷害過自己的人」;他希望報復這些人,「甚至是殺了這些人」。而他所認為的傷害也許只是「一個輕蔑的眼神,或一次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令人感慨的是,這兩名具足了「殺人狂」特質的大學生,不僅頭頂著「名牌大學」的光環,並且還被親友、師長冠以「優秀」之名。

比如北大的這名,不僅榮獲「三好學生」的稱號,還得到了大學授予的「廖凱原獎學金」,GRE成績「驚人的高」,「母親一直以兒子為榮」。此外,他給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壞。從「為人和善」、「樂於助人」的評價中,我們或能感覺到這名學生不但智商高,情商也不低。

再看那位南京名校的畢業生,「從小就成績優異」,「極度好學」,「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他還對哲學、文學等有著濃烈的興趣」。從這些描述中也顯然可見,這名罪犯同樣是一名有知識、有文化的「高智商」。

事實上,翻開過往,我們或許會更加驚懼地發現,擁有高智商、就讀於普通乃至名牌大學的學生犯下的殺人慘案並不只當前這兩例。2004年,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的案件震驚中國;2009年,吉林農業大學某學生只因室友打呼影響自己休息而將其殺害在宿舍中;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某學生在撞倒人之後,非但不施救,反而連刺數刀、殺死受害人;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某研究生投毒殺害室友等等。

這些蓄意殺人案促使人們反思,中國的大學何時成了培養「殺人狂」的黑暗之地?這些高智商、勤奮好學的大學生,為何會突然升起殺人這種惡念與衝動?甚至最終竟會將其付諸行動?想來令人匪夷所思,古往今來,求知之路都是一條訴諸理性的正途,而如今這些大學裡的驕子們,卻踏上了一條宣洩私憤、訴諸暴行的非理性之路,一條繞不開「殺人償命」之理的不歸路。

反觀之,我們不禁發現,如今中國的大學或許早已不再是追求真理、訴諸理性、傳承精神的神聖殿堂。如今,越是名聲響亮的大學,似乎越注重與物質利益的對接、與社會關係的聯絡。越是知名的學者、教授,似乎越有著深厚的官方以及社會背景,往往頭銜愈多,愈容易名利雙收。大學被冠以「名牌」的價值,並不體現於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高尚道德人性的培養,而只是功利性的被衡量於經濟利益的得失之間。因此,這一理念下教育出來的學生除了對金錢、名利及個人無限的慾望之外,根本就不會顧及其他。

而他們心中無限膨脹的慾望,最終使其無力明辨是非,無力分辨善惡。更重要的是,在嘗到用知識換取利益的甜頭之後,知識中蘊藏的真理便永遠不再被思及;對生命的關愛、對道德的重視,更成為了完全可拋之腦後的無用之理。再加上中共治下社會浮躁與暴戾之氣瀰漫,這樣的環境,學生變身「殺人狂」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受限篇幅文有刪節)◇

延伸閱讀
大學生熱血陪伴 7成邊緣少年回頭
2016年02月25日 | 8年前
報告:陸大生傾向靈活就業
2016年02月02日 | 8年前
擔心過年手頭緊 逾9成勞工欲兼差
2016年01月19日 | 9年前
鄭捷北捷殺人 兩案判賠逾 9千萬
2016年01月07日 | 9年前
珍惜投票權 學生籌募返鄉專車
2015年12月1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