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掃陰霾 台灣景氣可望溫和復甦

展望2016年,台綜院認為,預估全球經濟情勢有望溫和擴張,帶來谷底翻升的曙光。(記者陳柏州/攝影)
展望2016年,台綜院認為,預估全球經濟情勢有望溫和擴張,帶來谷底翻升的曙光。(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黃筠芸/台北報導】

根據台綜院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貿易衰退,加上中國發展自主供應鏈影響,重創台灣出口,衝擊國內廠商勞動雇用與投資意願,民間亦消費轉趨保守,成長不如預期。

展望2016年,台綜院認為,先進國家經濟開始回歸正常軌道,中國如果即時調整經濟成長目標,預估全球經濟情勢有望溫和擴張,帶來谷底翻升的曙光。

台灣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談到台灣目前情勢,台綜院院長吳再益指出,台灣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回顧去年,上半年國內、外各大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將逐漸擺脫低迷陰霾,朝復甦方向前進,主要國家貨幣政策持續維持寬鬆基調,新興市場表現雖有修正,但前景仍不至悲觀。

而下半年,隨著全球貿易衰退趨勢逐漸明顯,中國經濟成長步調放緩,國際大宗原物料商品價格仍持續走低等因素,年初所預估的樂觀氛圍似乎已不復見,紛紛下修原先預測。

新平庸下的全球經濟成長

吳再益指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整體經濟雖已開始趨於穩定,然而經濟恢復力道卻仍顯不足,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表現也僅能緩步上升,成長表現逐漸收斂,「全球經濟成長進入新平庸時代。」

吳再益認為,各國復甦路徑不同,美國經濟開始回歸正常軌道,升息明朗,中國在新常態下,經濟成長調整轉型,日本與歐洲持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非同步QE下,先進國家復甦路徑仍存在明顯差異。

至於全球貿易現況,吳再益認為,2015年以來全球貿易成長急速衰退,幾乎無一國家倖免,主要出口國家同步匯率競貶結果,反而無法刺激出口,而國際原油與大宗商品的價格疲軟因素,也反映在進口金額的減少。

而台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亞洲(70.9%)、北美洲(11.9%)、歐洲(9.2%)等地進口皆呈負成長,讓仰賴外需貢獻的台灣經濟失去成長動能,此波全球貿易跌勢仍未見底,台灣除了對外面臨產品競爭、自由貿易協定與匯率問題外,對內需市場的衝擊影響正要開始浮現。

至於全球的貿易成長空間,根據台綜院研究指出,1960年貿易占全球GDP僅約25%,隨著自由化浪潮,自1990年代起經歷20年的快速成長後,2012年達到59.86%的水準。近年全球貿易成長趨緩,成長空間面臨限制,始終無法衝破貿易頂峰60%的限制。

關於貿易與所得關係的改變,吳再益說,相較於1990年代,全球貿易成長超過經濟成長2倍速的時代已經結束,目前全球收入每成長1%對世界貿易增長僅能增加1.4%,僅90年代(2.3%)的六成。

造成貿易衰退因素,吳再益說,IMF與世界銀行的學者認為除了2009年貿易衰退為全球需求不足的短期景氣循環所造成外,當前全球貿易成長主要仍來自跨國間所得收斂、所得組成中消費與投資的變化、貿易組成中商品與服務的變化、以及貿易制度改變等長期結構性因素所貢獻。

另外,從近30年時間成長趨勢來看,商品貿易成長明顯衰退,服務貿易相對持平,然而,商品貿易衰退主因實為機械及運輸設備品項成長嚴重衰退所致。

台灣經濟成長來源

2000年後台灣經濟成長來源出現改變,外需比重逐漸增加。吳再益說,近2年來因國外淨需求貢獻萎縮,內需反成為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穩定力量。

民間消費與經濟成長

根據歷年資料來看,台灣民間消費占GDP比重逐年下滑,成長貢獻度自2000年後亦開始萎縮,由此可見民間消費意願不振,如此一來,經濟表現必然無法向上提升。

吳再益說,民間消費主要取決於民眾可支配所得的多寡,80年代至2000年間台灣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與消費支出大幅成長,然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不均,造成貧富差距現象,所得差距倍數拉大,2000年後中低所得家庭儲蓄惡化,2014年全台超過一半家庭每年儲蓄不到12萬元,全台1/5(最低所得組)家庭入不敷出。

固定資本形成與經濟成長

談到固定資本形成與經濟成長,吳再益說,國內固定資本形成成長逐年下滑,兩次國際經濟負面衝擊,皆造成投資成長恆常性的改變,各部門投資動能皆為衰退,其中尤以公部門衰退最為嚴重。

另外,投資型態仍以營建工程及機器設備為主,R&D研發支出(智慧財產)的投資近年逐年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機器設備項目占比變化最大,公部門比重逐年減少。

投資(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主要以製造業為主,近年雖成長停滯,占整體投資毛額仍超過四成。其中以電子零組件、電腦周邊及光學產品製造為主的ICT產業即占製造業近年整體投資毛額的70%。投資集中於ICT產業,投資布局失衡。投資不足,造成固定資本形成消耗占毛額比偏高,資本累積淨額所剩無幾。

製造業投資毛額中尤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投資占比最高,超過五成,次高業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約占一成。部分傳產業別消耗戰毛額比超過100%,逐年侵蝕既有所累積的資本基礎。食品、飲料及菸草、化學製品、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與機械設備業別,仍有過半淨額得以累積,廠商投資意願較佳。

進出口結構與貿易區域

關於進出口結構與貿易區域,吳再益指出,自1980年後期起,亞洲取代北美市場成為我主要貿易市場,中國成為主要出口地區。中國90年代出口中所含進口零組件比例約為55%,隨自主供應鏈發展,進口零組件比例逐漸減少,現況約占35%。

整體消費信心趨勢

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台綜院11月所共同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總得分為84.2,雖相對去年同期83.41些微上升,但自去年4月以來已連續7個月下降,顯示整體消費已轉趨保守。可見國內民眾對於未來半年經濟景氣與投資股票時機的信心開始下滑,率先反映了國際經濟景氣趨緩的現實,經濟成長最大動能的民間消費已開始受到衝擊,找不到樂觀的理由。

勞動市場無薪假再起

另外,據觀察,勞動市場無薪假似乎也有再起趨勢,勞動市場失業情況近月來失業率開始微幅上升,實質薪資停滯倒退15年,2014年僅4萬5,494元,仍低於1999年水準,可見國際經濟景氣寒冬,出口嚴重衰退,勞動市場開始受到衝擊。

在逐項剖析台灣景氣健康狀況後,雖然看起來有點悲觀,但學者指出,台灣仍有不少優質的產業正準備逆勢突起,台灣經濟正在緩步解凍中,至於何時可以回溫到讓人民重新感受到熱情與動能,也需要所有台灣人的信心加持。◇

延伸閱讀
出口疲軟 今年經濟成長降至0.98%
2015年12月11日 | 9年前
談經貿趨勢 經長盼走向國際
2015年06月09日 | 9年前
學者:需謹慎看待下半年國內經濟
2015年05月24日 | 9年前
台綜院:今年GDP保3有望
2014年06月17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