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黑色素瘤

 (123RF)
 (123RF)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黑色素瘤,雖沒有「癌」的字眼,卻是道道地地非常惡性的腫瘤,是從黑色素細胞發展出來的癌症。

黑色素瘤通常發生在皮膚,但偶爾也會出現在口腔、腸道、眼睛;在女性,最常出現在腿部,在男性,最常出現在背部。有時黑色素瘤從痣中生出,此時可見痣變大,外型不規則,顏色改變,搔抓會癢,甚至出現皮膚潰爛。

造成黑色素瘤的元凶是紫外線,尤其對於皮膚色素較少的人殺傷力更大。紫外線暴露來源最主要是太陽與人工曝晒裝置。若身體有很多的痣,家族中有人罹患黑色素瘤,或是免疫比較差的人,比較容易罹患黑色素瘤。 

避免紫外線暴露與使用防晒油是避免罹患黑色素瘤的好方法。治療主要方法就是手術,如果腫瘤比較大,鄰近的淋巴結都要拿掉。傳統的切除,要在病灶部位之外再加5公分,但是療效雖好,但至少要切掉直徑10公分的圓形,實在是範圍很大,因此再修改一下治療方式,就是病灶部位之外再加2公分,臉部的話,病灶部位之外再加1公分。如過沒有癌細胞擴散的話,大部分人都可治癒;但若已經擴散,免疫治療、生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都可改善存活率。若無癌細胞擴散,五年存活率有98%,但若癌細胞擴散,五年存活率只有17%。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在2012年,全球約有23萬人罹患,約有五萬五千人因此病去世。世界上黑色素瘤罹患率最高的國家是澳洲與紐西蘭,在美國與歐洲罹患率也相對高,而在亞洲、拉丁美洲與非洲,罹患率較低。男性的罹患率比女性高。

(123RF)(維基百科)

症狀與徵兆 
若是痣有惡變,痣的顏色與形狀都會改變;若是結節狀黑色素瘤,會在皮膚上長出一個新的腫塊。痣惡變一段時間後會發癢、潰爛與流血,一般有五大特點,一是形狀不對稱,二是邊緣不規則,三是顏色有改變,四是痣的直徑超過0.6公分,五是痣越來越大,形狀越來越不規則。這可說是一般的規律。

黑色素瘤已經非常惡性了,但黑色素瘤中最惡性的是結節狀黑色素瘤,特點是拱起於皮膚上,摸起來是硬的,不斷的生長。

黑色素瘤若轉移,會產生一些腫瘤伴隨症狀(paraneoplastic symptoms),其中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早期的黑色素瘤很少轉移,但還是有轉移的,還時常轉移到腦部,還可能轉移到肝臟、骨頭、腹部與遠端的淋巴結。 

腫瘤形成原因
黑色素瘤是因為DNA受損,細胞惡變產生,其中最大的致病原因是紫外線。遺傳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飛機上工作的人員黑色素瘤發生率較高,相信與紫外線暴露過多也有關係。

黑色素瘤也可能直徑小於0.6公分,也就是說,只是小小一點,就是黑色素瘤了。脂漏性角化症(seborrheic keratosis),俗稱「老人斑」,外觀與表現有時與黑色素瘤很相似,因此可能有誤導,需要病理切片才能做最後的確定診斷。

(123RF)(123RF)
 

乳酸脫氫酵素檢測
乳酸脫氫酵素(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檢測可探求是否黑色素瘤轉移的情況,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很多黑色素瘤轉移病患,LDH濃度是正常的,但高濃度的LDH常表示腫瘤已轉移到肝臟。已診斷為黑色素瘤病患,通常需要檢查胸部X光片與血清LDH,看看有無轉移跡象。胸部X光片可用來初步釐清是否有肺部轉移的情況。◇

延伸閱讀
黑色素瘤 不為人知的事情
2015年12月1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