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資漲幅世界第一靠譜嗎?(下)
尤為重要的是,在實施計畫的十餘年裡,日本社會形成了將近1億人口的「中產階層」,實現了國民收入與經濟同步成長,真正實現了國強民富。在「國強」方面,1955~1970年,日本國民財富總額成長了約8倍;在「民富」方面,國民生活和社會文化各項指標大幅提高,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人均報紙消費量比美國還高,各種家庭耐用消費品如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熱水器等普及率達到90%以上。
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在日本經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之所以取得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他們把經濟發展的目標,確定在全民的收入成長上,把這一核心要點作為這場新經濟運動的名稱、口號和旗幟高高舉起。用國民收入的成長來帶動經濟總量的成長,而不是用經濟總量的成長來帶動國民收入的成長。以國民收入倍增為第一目標,經濟發展就會井然有序;如果僅以GDP成長為目標,沒有真正提高全民收入,財富分配混亂,經濟發展必然是畸形的。
中國官員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實現經濟成長的最終目標,是讓所有國民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而不是只讓極少數人過上揮金如土的好日子。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成長只是催生了一批富可敵國的富豪,絕大多數人卻被無情的拋棄,而日本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卻讓全體國民增收受益,即使之後迎來所謂「失去的20年」,日本國民的收入水準也在保持穩步成長。兩相對比,可謂涇渭分明。
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常把GDP作為第一目標,而忽略了全民收入成長和購買力的成長,2014年中國社會消費銷售總額達到26.6兆元(人民幣,以下同),攤到14億人頭上,人均購買力不到2萬元。而3億人口的美國2013年社會消費總額高達11.5兆美元,超過70兆元,人均購買力超過20萬元!
社會消費總額最直觀的反映出了社會購買力水準以及國家零售市場的總體規模,因而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擁有巨大消費力的市場。根據美國權威統計機構的Statista的資料,美國人均GDP超過5.6萬美元,約35萬多元,而中國人均GDP約1萬美元,約6萬多元。人均實際收入水準中國更是大大低於美國,加之養老醫療教育體系嚴重缺失,中國人面對未來有許多壓力和恐懼。
日本、美國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只有大幅度增加全民收入,或者說讓國民人均收入成長與GDP保持同步,並且完善健全社會養老醫療教育保障體系,形成一個強大穩定的中產階級,這個社會才有可能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畫餅充饑的漲工資或者只有極少數人漲工資,將繼續拉大貧富差距並引發一系列社會衝突和矛盾。(全文完)——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