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到過美洲?多處石刻新證獲學界肯定

【記者Tara MacIsaac報導,張小清/綜合編譯】
英文大紀元今年5月率先報導了美國多處發現對應殷商甲骨文的石刻文(參見這裡),提示我們中國古代的探險家們在哥倫布之前2000多年就踏上了這塊「新大陸」,比10世紀的古代北歐(維京)人來北大西洋沿岸探險還要早。這一驚人發現已受到全球學界關注,一幅北美早期歷史的「拼圖」正在成形。

約翰‧拉斯坎普(John A. Ruskamp Jr.)博士是美國伊利諾州一位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化學分析師、石刻文研究愛好者。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林科納達峽谷(Rinconada Canyon)的國家岩畫遺蹟公園(Petroglyph National Monument),拉斯坎普在步道上方發現一組不尋常的石刻。在徵詢原著民岩畫專家和中國古文字專家後,他得出結論,這些可解讀的文字大多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先人刻上去的,只有少數是後世原著民的模仿。迄今為止,他在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共發現84處同類的石刻文。

迄今為止,約翰‧拉斯坎普在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共發現84處與中國古代文字相對應的石刻文。圖為拉斯坎普在猶他州九英里峽谷的石刻文之前留影。(Courtesy of John Ruskamp)迄今為止,約翰‧拉斯坎普在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共發現84處與中國古代文字相對應的石刻文。圖為拉斯坎普在猶他州九英里峽谷的石刻文之前留影。(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雖然拉斯坎普並不是最早提出中國古人東渡美洲的——早在19世紀,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特在翻譯《尚書》時提出,周武王伐紂後可能有一群殷商遺民渡海逃亡,流落美洲;不過,他的發現卻可能徹底改寫世界歷史。一些專家對此很興奮,另一些則加以尖銳的批評——對於突破性的發現,這種分野時常出現。中國學者興趣十足,美國考古學協會則持排斥態度。

與中國學者的合作

在亞利桑那州一處人跡罕至的私有牧場,拉斯坎普發現了一處石刻,文字被圈在三個方形邊框(cartouche)裡,其中兩個有編號——下面分別寫著「一」和「二」。框裡的文字是按照中國古人的習慣即從右向左來閱讀的。此外,前兩個框左旋了90度,第三個框則右旋了90度。拉斯坎普寫道:「這種故意的旋轉——分別向左和向右旋轉相同度數,證明了其真實性,中國古人旋轉單個文字的方向是有明文記載的。」

亞利桑那石刻字所在的私有牧場是個人跡罕至的所在,距公路有數英里之遙。(Courtesy of John Ruskamp)亞利桑那石刻字所在的私有牧場是個人跡罕至的所在,距公路有數英里之遙。(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亞利桑那州發現的石刻文(線條清晰度經過處理)。(Courtesy of John Ruskamp)亞利桑那州發現的石刻文(線條清晰度經過處理)。(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石刻中的的一些文字符號是中國古人與北美原著民共用的,比如中國古文字「久」與亞利桑那東北部霍皮族人表示友誼的符號「Nakwách」,從形到意都十分接近;此外,中國人和霍皮族人都用螺旋形直線表達「回歸」之意。儘管據此也可以推論這些石刻出自北美原著民之手,但拉斯坎普說,那些複雜的中國圖形文字和北美原著民毫無關聯。

左:霍皮族人表示友誼的符號「Nakwách」;右;中國古文字「久」。(Sears; Courtesy of John Ruskamp)左:霍皮族人表示友誼的符號「Nakwách」;右;中國古文字「久」。(Sears; 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另一個相似處,是中國人和霍皮族人都用螺旋形直線表達「回歸」之意。(Wieger; Courtesy of John Ruskamp)另一個相似處,是中國人和霍皮族人都用螺旋形直線表達「回歸」之意。(Wieger; 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殷商滅亡後,為商王室占卜、記事所用的甲骨文淡出了人類的記憶,直到1899年在安陽重見天日,它才作為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為人所知。拉斯坎普推斷,亞利桑那刻石可能完成於商代滅亡後不久。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馬寶春對亞利桑那石刻字形進行初步分析後也表示,從字體來看,這些字可能是先秦文字。他在寫給拉斯坎普的電郵中寫道:「字形和結構……接近甲骨文。」

馬寶春的判斷與吉德煒(David N. Keightley)博士的獨立研究不謀而合,後者在商周歷史研究領域堪稱西方漢學界的先鋒和巨擘,他也是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

吉德煒幫助拉斯坎普破譯了亞利桑那州牧場的石刻文:「一同離開十年,現在宣布要回去了,旅程結束,(回到)太陽之屋;一起完成了旅程。」文字的末尾是一個含義不明的字符,或許是作者的簽名。

框中文字一,可讀作「一同離開十年」。(Courtesy of John Ruskamp)框中文字一,可讀作「一同離開十年」。(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框中文字二,可讀作「現在宣布要回去了,旅程結束,(回到)太陽之屋」。(Courtesy of John Ruskamp)框中文字二,可讀作「現在宣布要回去了,旅程結束,(回到)太陽之屋」。(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框中文字三,可讀作「一起完成了旅程」。(Courtesy of John Ruskamp)框中文字三,可讀作「一起完成了旅程」。(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台北的學者陳隆川(Chen Lung Chuan)在閱讀了英文大紀元5月的報導後,參與到了拉斯坎普的研究中。他對同一段石刻做的解讀如下:「我們一起藏匿/離開,在一起十年;唱頌著『歌之城』,返回『太陽之城』;在虎年,我們一起回去。」

雖然中國古文字有闡釋的空間,但兩種解讀還是相當接近。

拉斯坎普5月25日與吉德煒見面,進一步討論這些石刻文。吉德煒提示說,亞利桑那的石刻文字使用四個符號,這與周朝書寫詩句的「四字句」範式是一樣的;而新墨西哥州發現的那些石刻文字,也與中國古代祭祀文的句法與體例相一致。

拉斯坎普對大紀元記者說:「說真的,吉德煒說這是『合理推論』——他非常保守,希望拿出絕對正確的結論。看來我們的整個拼圖現在又有了十分重要的一塊,那就是一些可斷代的字體風格——它們與已知中國文書的書寫範式相一致。」

美國考古學協會的觀點

美國考古學協會(SAA)期刊《美國考古》(American Antiquity)7月號,在「偽考古」的版塊之下刊載了拉斯坎普著作《亞洲迴響》(Asiatic Echoes,暫譯)的一篇書評。書評作者昆蘭(Angus R. Quinlan)來自內華達巖畫藝術基金會,他的觀點是,目前還沒有中國人曾來北美的考古發現(如武器、村落遺址等)可作為確鑿證據。

他寫道:「如果中國古代探險家曾來到美國,想必會發現一些考古遺存……中國古文字和北美石刻文之間的相似是『偶然』的,因為後者的形式變化豐富。」

拉斯坎普回應說:「這項研究屬於金石學,還在進行中,它本身不是考古。……最重要的是,研究中所有的北美象形字,已被不少於五位公認的權威漢學家一一確認為與已知的中國古文字相匹配,他們所有人都是鑑定中國古文字的專家。」

「研究中所有的北美象形字形,已被不少於五位公認的權威漢學家一一確認為與已知的中國古文字相匹配。」——約翰‧拉斯坎普

拉斯坎普還說,昆蘭沒有中國古文字學方面的學術背景;他覺得,自己的研究未經認真審視就被貼上了「偽考古」的標籤。不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名譽教授傑特(Emeritus Stephen C. Jett)博士目前正在對拉斯坎普的論文(4月間最先發表於作者的個人網站Asiaticechoes.org)進行評定,他告訴拉斯坎普,他持肯定態度,隨後會將該文收入他主編的期刊《前哥倫布時期》(Pre-Columbiana)。

在《亞洲迴響》一著中,拉斯坎普運用「傑卡德相似度指數」分析了與中國象形文字相對應的53處北美岩石刻文的主題。該指數是19世紀植物學家保羅‧傑卡德(Paul Jaccard)首創的,被用來統計比較樣本集(sample set)之間的相似性。就中國人和北美原住民同時採用的象形文字來說,它們各自被發明的機率小於5%;在許多情況下,機率更小於1%。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些象形文字多數是中國人留在北美的,另一些則是北美原住民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模仿書寫的。

昆蘭還提出,在世界各地的古文化(包括佛教)中發現的卍字符,也通得過「傑卡德指數」測試。言下之意,如果卍字符可以無處不在,且各自獨立,為甚麼拉斯坎普分析的這53處相似的石刻字符就不能是中國人和美洲人各自的發明?

遍及整個古代世界的卍字符是個有趣的現象,學界沒有人能確知為甚麼會是這樣。拉斯坎普說,卍字符是一個特例,53種中國古文字符也同樣反常的機率微乎其微。

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約前3000—前1100年)陶瓶上的卍字符。(Agon S. Buchholz/Wikimedia Commons)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約前3000—前1100年)陶瓶上的卍字符。(Agon S. Buchholz/Wikimedia Commons)

在給大紀元記者的郵件中,他解釋說,「卍相對簡單,就如同火柴人這樣的通用符號,與『象』『獻』這種複雜的中國文字符號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獻』是由三個獨立的符號構成的:犬、虎頭和鬲(大鍋)。所以我在《亞洲迴響》中就將卍字符作為特例提出來,它確實是不同於正式書面文字的另外一個範疇。」

拉斯坎普曾寫道:「這些在北美的中國古代字跡不可能是假的,因為這些印記很陳舊,字體很古老。」在分析了有關照片後,書評作者昆蘭說,有些字似乎比另一些的年代稍晚,這一點拉斯坎普似乎沒納入考量。
拉斯坎普回應說,在各個媒體上讀到他的文章的讀者(包括昆蘭)都提出,此研究涉及的一些象形文字看起來像是比較晚近才刻上去的。「很可惜,這種印象是因為出版者對照片圖像進行了修整,以使文字的線條印出來比較清晰。」現在他也發表了未經處理的原照片。

原著民文化專家表支持

對於新墨西哥州的石刻文,拉斯坎普的解讀如下:「庚(十個天干中的第七個,表日期),節(寫作卩,意為跪地禮敬),大,犬(獻祭的供牲),獻(指獻祭崇拜祖先),以及大甲 [商代第三位君王(譯者註:大甲一稱太甲,應為商代第四位君王)]。……值得注意的是,『獻』字(反向)的書寫順序是符合商周禮制的,用狗隻獻祭在當時也非常普遍。」

上為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林科納達峽谷的石刻文字。下為其對應的中國古代文字。(Courtesy of John Ruskamp)上為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林科納達峽谷的石刻文字。下為其對應的中國古代文字。(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右)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秦漢篆書與現代簡體漢字對照表。(Courtesy of John Ruskamp)(右)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秦漢篆書與現代簡體漢字對照表。(Courtesy of John Ruskamp)

他認為,這些石刻中既有甲骨文也有金文,其應寫成於商末到春秋末年之間,而「大甲」也是短暫出現在商末的稱謂。

他也就這些石刻文的斷代徵詢了國家岩畫遺蹟公園資源管理部的主管梅德拉諾(Michael F. Medrano)博士。後者說,根據他與當地原著民文化打交道超過25年的經驗,「這些圖像不像是與當地部落有關,似乎來自遙遠的古代外來民族」。

拉斯坎普的考察還在繼續,目前已有許多感興趣的資深合作者加入進來,與他攜手合作。他希望所有的學者都能保持開放的心態,來進一步探究他研究中缺失的部分,而不是一上來就全盤否定。對他來說,證據是如此的有力,值得認真看待。

關於拉斯坎普的更多研究,可參閱中文大紀元今年2月的報導《中美一家親? 研究:美洲遠祖或源自中國》。
延伸閱讀
中國發現5千年前「原始文字」
2013年07月11日 | 11年前
史博館中研院攜手 甲骨文數位典藏
2013年08月29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