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了太平公主的珍寶?
太平公主馬上稟告武則天,武則天聽了非常惱火,立即召見當地的長官,聲色俱厲地下了道聖旨:「限三天破案,破不了案就要辦你這個洛州長史的罪!」
洛州長史領了旨回到洛陽府,傳來洛州所屬兩個縣的縣官並呵斥說:「太平公主珍藏的兩盒珠寶被竊,龍顏震怒,限兩天破案,破不了案先殺你們二人的頭!」
兩個縣官無奈回轉縣衙門,各自喚來手下的一班公差,先對他們一頓臭駡,然後上行下效,如法炮製,再來個層層加碼,限一天破案,抓不到盜寶賊提頭來見!
這下,幾十個公差一個個像蒼蠅掐掉了頭,到處亂竄亂哄,弄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這天,公差們在路上遇到進京辦事的湖州別駕蘇無名。蘇無名卻迎上前對公差們說:「諸位奔波一天怪可憐呀!你們把我抓去交差吧,也好早點回家休息。」
公差們哪裡相信他的話,不過想想交不了差要「提頭來見」,豈不更糟。大家相互遞遞眼色,蜂擁而上,將蘇無名繩捆索綁,送進縣衙門。
縣官一見是湖州別駕,嚇得滾下堂來,連忙替蘇無名親手鬆綁。縣官一時下不了臺,只好板起面孔罵起公差來:「哼!越來越不像話了,竟敢誣陷別駕大人,你們知罪嗎?」
蘇無名依舊笑呵呵地對他說:「不必發怒,這裡有個原因。我在湖州做官,捉拿盜賊凶手還有點小辦法,沒有一個壞人能逃得過我的手掌心。今天在街上是我要他們把我捆起來,特地到縣衙門來替你解圍。」
縣官一聽,連忙請蘇無名上座,吩咐手下人泡上好茶,一面恭恭敬敬地請教捉拿盜賊的辦法。
蘇無名說:「不必性急,我們一起去洛陽府,到了那裡我會說。」
洛州長史知道了,特地走下堂來迎接,握著蘇無名的手連聲說:「真是感激萬分!真是感激萬分!你這一來救了兄弟我一條性命,不知該怎麼謝你才好呢!」說罷,也要向蘇無名請教破案的計策。
蘇無名笑了笑,還是不肯露底,說事關重大,一起見過皇帝再說吧!
於是,武則天親自召見蘇無名,要他拿出破案的辦法來。蘇無名說:「破案不難,不過要陛下依小臣三條。」
「哪三條?」
「一不要限死破案的時間;二不要教府、縣兩級官員夾在裡面瞎追亂捕,打亂我的步驟;三是兩縣捉拿盜賊的幾十名公差統統歸我調遣。如果依我這三條,不出幾十天工夫,一定把盜賊連同珠寶一併擒拿歸案。」
武則天一聽,蘇無名說得有條有理,破案十分有把握,就一口答應。
回到洛陽府,蘇無名召集兩縣的公差訓話:「從今天起大家放寬心,只當沒有這件公案,四處走走,留神看看,該做的事還是做。我們來個外甥打燈籠,一切照舊吧!」公差們服服貼貼,出了衙門,各幹各的事去了。
到了寒食節那天,蘇無名起了個大早,召集所有的公差對他們說:「你們給我五人一組,十人一幫,化裝成平民百姓,到東門、北門一帶去兜圈子。要是見到有十幾個北方人,披麻戴孝出洛陽城到北邙山掃墓,就悄悄跟在後面,看他們幹些什麼,回來詳細向我報告。」
不一會,一個公差奔過來報告:「大人,果然有十幾個北方人出城掃墓去了。」
「好,馬上出發!大家謹慎小心,千萬別打草驚蛇。」
說罷,蘇無名親自來到城外,早預先埋伏在那兒的公差來向他報告:「剛才這十幾個北方人披麻戴孝來到一個新墳前,設奠掃墓,嗚嗚咽咽地哭了一番,不過一看就知道是假哭。過了一會,他們圍著這個新墳兜了一圈以後,卻又一個個笑出了聲,不知是何道理?」
蘇無名聽了公差們的報告,頓時眉飛色舞,高興得站了起來大聲吩咐:「時候到了,把他們統統抓起來?」
公差們把盜賊一個不漏地押走後,蘇無名馬上吩咐手下人把這新墳掘開,見裡面是一口嶄新的楠木棺材,撬開棺材蓋,竟是滿滿一棺材的金銀財寶,太平公主的兩盒珠寶也好端端地放在裡面。蘇無名捧著這兩盒珠寶,直奔皇宮求見武則天。
武則天打開盒蓋,珠寶一件不少,簡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忍不住問道:「洛陽府這麼多官員都抓不住盜賊,你初來乍到,有什麼奇計妙策,竟能這般迅速破案呢?」
蘇無名說:「那天我進京正好見這幫北方人出殯,哭聲震天價響,卻不見一個人是真正悲傷,只隱隱約約覺得他們神色很緊張,扛棺材的人一個個滿頭大汗,仿佛棺材也特別沉。我跟他們走了一段路,發覺他們的白衣裳內好像還都插著凶器,戒備森嚴。
當時我剛到洛陽人地生疏,不敢貿然動手,也不知他們究竟為了什麼,不便久跟就回客棧去了。後來聽說洛陽府正在搜捕盜寶賊。我想這兩盒奇珍異寶非同一般,也不能輕易兌換銀錢出脫,盜寶賊一定是找個嚴密的地方藏起來了。
於是就聯想到這幫北方人的可疑行為,只是不知他們把棺材埋在哪裡?如果當時陛下勒令即刻破案,府縣被迫,窮搜亂追,他們勢必要狗急跳牆。萬一趁人不備,取出贓物潛逃外地,遠走高飛,這個案子不就難破啦!所以我請求放寬期限,不要逼得太緊,讓盜賊們也好鬆口氣。
等寒食節一到,預料他們一定會借掃墓機會,出城去查看贓物,所以特地派人盯梢。後來見他們又在假哭,就知道墳墓裡葬的不是人。他們祭奠後圍著新墳巡視一圈,竟一個個笑出聲來,就知道他們藏的贓物完好無損。這時不抓他們更待何時呢?」
武則天聽了十分讚賞,賜給蘇無名金銀綢緞並提升了兩級。從此,湖州別駕蘇無名的名聲就越來越大啦!(事據唐.牛肅《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