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軼事——音樂勸諫

  (圖/素素)
(圖/素素)

文/季黛

遠古的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和野獸共存、共食,也像野獸一樣,經常死於自然災害。

但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因為人是神造的,他們會思索、有智慧,他們的感情更加豐富,需要更多的表達方式,故而會按拍子歌唱、依節奏舞蹈,而且還會讓石頭、泥土、竹子、骨頭發出美妙的聲音――樂器因此誕生了。

中國古樂一般使用五聲音階,叫作「宮、商、角、徵、羽」, 中國人是以五聲為主,這跟中國人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確實有很大的關係,後來的「宮商角徵羽」變成了「金木水火土」,變成「東西南北中」,總之跟五行觀念息息相關。

這個原則正符合中國神傳文化所崇尚的平緩、寧靜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為以五個音階為主,所以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音樂,並無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效果,卻顯得沉穩典雅。

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是一個音樂家,在他的儒學理論中,音樂和禮儀、規範處在同等重要地位,彈奏樂器是培養高貴品德的重要途徑。據說孔子本人非常愛好演奏古琴,還能親自譜曲。

古人認為音樂是聖潔的,可以潔凈人的思想,創作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是指八種樂器:金、石、土、木、竹、絲、匏、革。

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就是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製成的樂器,中國古人按照樂器製作的材質而區分不同的樂器,正是這些樂器,在歷史的深處,共同演繹了中國人心靈的樂章。

周公制禮作樂,就是發揮禮樂和舞蹈結合的禮教制度,引領人們臻於老天所認可的人倫道德、品行標準、操守風範,無遠弗屆的起到無形教化功能。看看下面的記載,伶人樂工中也有利用歌唱進諫的正直之士:

南唐元宗(即李後主李煜之父,李璟)即位之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因此甚為留心內宮的嬪妃寵幸,經常私自舉辦宴饗、擊射、蹴鞠等等,整日不曾停過。曾經利用酒醉時,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只是歌唱「南朝天子好風流」,就這一句一連重複了四次。

皇上馬上省悟倒扣酒杯罷飲,心中感到有人用此種方式勸諫而大為喜悅,於是厚賜楊花飛許多金帛,以表揚他的敢言。皇上說:「倘使孫(東吳後主孫皓)、陳(陳朝後主陳叔寶)二主能聽得此一句,就不會遭遇銜璧投降的恥辱。」

隔天,結束諸多歡宴與嗜好,留心於庶民、政事,鴻圖開展向閩粵、荊楚,版圖拓寬而天下治平。

當時有位進士叫李冠子善於吹中管,堪稱當代妙絕高手。上饒郡公曾經向元宗奏聞此事,皇上心中實在想召他表演,可此時兩淮近郊多事故,耽擱盤桓快一個月,兵戎軍務日益繁忙,所以就沒有獲得覲見的機會。

出關之日,李建勛(李冠子名)贈送了一首絕句:「韻如古澗長流水,怨似秋枝欲斷蟬。可惜人間容易聽,新聲不到御樓前。」

此首絕句大意是說,管聲笛韻,似深壑古澗中,悠遠闊達的長流溪水;我心中未獲召見的積怨,就像秋末在枝頭上哀鳴的蟬聲般,時斷時續。可惜我的中管吹奏在人間很容易被一般人所聽聞;但是特地為皇上翻奏的新曲調,卻無機會在御樓前一展所長。

——事據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延伸閱讀
IS燒不滅敘利亞音樂家的希望琴聲
2015年09月04日 | 9年前
聆聽莫札特音樂 可以治病嗎
2015年08月13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