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滿天翩舞 京都探尋秋之物語

求取姻緣的地主神社。(記者陳懿勝/攝影)
求取姻緣的地主神社。(記者陳懿勝/攝影)

文/記者陳懿勝

一葉知秋,夏天結束等待山楓紅,黃、橙、紅的繽紛色彩將山岳染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整個日本京都處在古色古香的懷舊氛圍中,再加上紅葉的催化,人們對「紅葉狩」(賞紅葉)的熱情也隨之升溫,每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下旬,兼具知性與感性的京都,已成為追楓族必到之城市。

京都散步小徑的代表——産寧坂(三年坂)。(記者陳懿勝/攝影)京都散步小徑的代表——産寧坂(三年坂)。(記者陳懿勝/攝影)

入夜的産寧坂。(記者陳懿勝/攝影)入夜的産寧坂。(記者陳懿勝/攝影)
東福寺與通天楓

東福寺,京都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伽藍」(指日本寺院),自古香火鼎盛,從日本嘉禎2年(1236年)建置至今逾780個年頭。東福寺的伽藍群座落於東山山腰及洗玉澗的溪谷之間,洗玉澗由西至東有3座名橋,分別為臥雲橋、通天橋及偃月橋,其中尤以通天橋聲名遠播。

東福寺的東司(寺廟廁所)可是國家重要文物。(記者陳懿勝/攝影)東福寺的東司(寺廟廁所)可是國家重要文物。(記者陳懿勝/攝影)
洗玉澗上的通天橋在紅葉的陪襯下,顯得格外顯眼。(記者陳懿勝/攝影)洗玉澗上的通天橋在紅葉的陪襯下,顯得格外顯眼。(記者陳懿勝/攝影)

通天橋是洗玉澗上的細長橋廊,據說是由初代住持聖一國師模仿南宋徑山寺的橋而建的,後來經過多次修造,架上長廊後成為今日通天橋。通天橋一帶觀賞的紅葉稱為「通天楓」,相傳是由聖一國師從宋朝帶回日本,通天楓的葉片緋紅中又透出金黃,從臥雲橋一側望去,層層紅葉在通天橋那低調沉穩的木色襯托下,宛如火紅精靈在隨風翩翩起舞。

步行於東福寺,不止可以依憑一枚葉子感受秋之韻味,更能藉由滿園的交錯楓紅,體會當下的靜謐時光。

古色古香的通天橋。(記者陳懿勝/攝影)古色古香的通天橋。(記者陳懿勝/攝影)

除了通天紅楓,本坊庭園也是不容錯過的指定名勝。本坊庭園由日本庭園大師重森三玲設計,可分為東、西、南、北4庭,運用枯山水及青苔,表現出釋迦牟尼的的八相成道(北斗七星、蓬萊、瀛洲、壺梁、方丈、京都五山、須彌山、市松),因此稱為「八相庭園」。

通天橋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通天橋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

紅葉的永觀堂

來到京都追楓,其中遍布約3千株岩垣楓葉、以紅葉為名的永觀堂(舊稱禪林寺),是絕對不容錯過的賞楓地點,甚至被稱為「紅葉的永觀堂」(モミジの永観堂)。

永觀堂座落於形勢高低不等的山丘上,是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寺院,原為文學作家藤原關雄的宅邸遺蹟,在齊衡2年(855年)由空海大師的徒弟真紹買下作為寺廟,但因當時法令限制禁止私人建設寺院,所以直到貞觀5年(863年),才由當時的清和天皇賜以「禪林寺」的寺號成為正式寺院。

永觀堂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永觀堂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

永觀堂有許多關於第7代住持永觀律師的故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在1082年,當時50歲的永觀一邊念佛,一邊在阿彌陀佛像旁邊徘徊,此時佛像從須彌壇走下,與永觀一起行走。永觀嚇一跳停下腳步,佛像回過頭說:「永觀太慢了。」從此這尊佛像的頭再也沒轉回來,就以回過頭看的姿勢安置在正殿,這也是永觀堂《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的由來。

由於永觀律師熱心助人,在院內設置藥王院救濟病人,並常舉辦救濟活動,後來人們為了感念他,禪林寺在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被改稱為永觀堂。

永觀堂的紅葉庭園。(記者陳懿勝/攝影)永觀堂的紅葉庭園。(記者陳懿勝/攝影)
永觀堂的紅葉庭園雅緻脫俗。(記者陳懿勝/攝影)永觀堂的紅葉庭園雅緻脫俗。(記者陳懿勝/攝影)

懸空的清水寺

從日本江戶時代就有一個諺語:「從清水舞台縱身躍下」(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降りる),用以形容一個人拿出破釜沈舟的決心,完成某事。

清水寺山號為音羽山,是在奈良時代末期由中國唐朝玄奘法師的第一位日本弟子慈恩大師開創,屬於禪宗法相宗,為日本佛教中最古老的宗派,但現在獨立成為北法相宗大本山,是獨立的一宗一寺。相傳在778年,大和國子島寺的僧侶延鎮上人在夢中得到啟示,要前往音羽山尋訪靈泉,後來延鎮到達音羽山,並於山中找到金色的山泉流淌(音羽之瀧),也遇見了觀音菩薩化現的行叡居士。行叡自言要前往東國,便將該處託付給延鎮;延鎮則將行叡留下的靈木彫刻成千手觀音像,置於他的草庵之中,這也是清水寺最初的雛形。

音羽瀑布的3泉水,由左至右分別代表智慧、愛情、健康,只能選擇1種喝。(記者陳懿勝/攝影)音羽瀑布的3泉水,由左至右分別代表智慧、愛情、健康,只能選擇1種喝。(記者陳懿勝/攝影)

過了2年,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為了讓妻子順利生產,而來到音羽山獵鹿。延鎮向他說明殺生的罪孽,並將千手觀音交給他帶回自宅供奉。坂上田村麻呂此後大敗蝦夷,於798年凱旋歸來被賜此地,並開始協助清水寺本堂的大規模修建,810年得到嵯峨天皇的許可而成為公認的寺院。

清水寺著名的清水舞台。(記者陳懿勝/攝影)清水寺著名的清水舞台。(記者陳懿勝/攝影)

清水寺在平安時代中期成為了著名的寺院,但其前後多次遭受祝融之災,到了1633年,由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所重建,才擁有今天的規模。

清水寺為棟梁結構式寺院,其正殿寬19公尺、深16公尺、依附錦雲溪懸崖峭壁而建,正殿前為懸空的「舞台」,由139根高12公尺的巨大櫸木並列支撐著,不用一釘一鐵,寺中6層炬木築成的木台為日本所罕有。

清水寺內有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至於文中提到坂上田村麻呂則是化為武神,被供奉在寺院中的田村堂(開山堂)。

通往清水寺的清水坂往往人潮眾多。(記者陳懿勝/攝影)通往清水寺的清水坂往往人潮眾多。(記者陳懿勝/攝影)

能歌善舞的藝妓

談到京都,對旅人來說絕對是特別的存在,歷史與自然的交錯,帶來無限的嚮往。那什麼是「京文化」代表呢?祇園花間小路中,華麗又神祕的藝妓和舞妓絕對可以稱之是最佳的代表。

祇園花間小路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祇園花間小路一隅。(記者陳懿勝/攝影)

京都的藝妓文化與祇園的八阪神社有很深的淵源,因為早期八阪神社非常有名,參拜的民眾非常多,提供休息跟販賣茶、糰子的「水茶屋」自然在這商業區如雨後春筍般一間一間展店。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上門,女員工便開始表演歌曲及舞蹈,水茶屋老闆也隨之對旗下女員工進行更專業的訓練,並提供酒、料理等高級飲食,就這樣慢慢發展出現在的「藝妓」文化。

這些藝術工作者區分為「舞妓」和「藝妓」,舞妓為見習階段,未滿20歲的少女;藝妓則是能歌善舞、精通琴瑟,經過老闆娘(女將)及茶屋同意後正式出道後的稱呼。

在過去貧困的時代裡,許多父母因為養不起家,選擇將年幼的女兒賣給藝伎館。如果這女孩才能佳,就可以接受嚴格的訓練,女老闆會提供她教育培訓的所有費用,女孩成為舞妓、藝妓之後,要將以前培訓時的花費返還給藝伎館。至於沒被選上的女孩,則會淪為僕人,專門服侍舞技或藝伎。

年輕的舞妓不僅要學會多種表演,更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名談吐不俗、優雅大方的女性。在基本修業完成後,舞妓必須找一名藝妓一同生活,觀察並學習資深的藝妓是如何與賓客接觸。

當舞妓順利成為藝妓後,會有「換衣領」儀式,將她帶有圖案裝飾的紅色衣領換上代表成人的白色衣領,自此她的藝妓生涯正式展開。

在打扮上,舞妓最大的特徵是「垂帶」,腰帶長至腳踝,走起路來隨著步伐擺動,髮型是以自己的真髮盤繞,並依照季節插上花簪,若花簪垂降的越長或越華麗,代表著該舞妓年齡越小;藝妓的髮型則全為假髮,和服袖子較短,腰帶必須結成太鼓狀的樣式。統合來說,在外表上舞妓較華麗,藝妓則是以歌唱、舞蹈以及三味線等才藝為重。◇

舞妓過長的「垂帶」是她的特徵。(記者陳懿勝/攝影)舞妓過長的「垂帶」是她的特徵。(記者陳懿勝/攝影)
在茶屋內演藝的藝妓,名字會被刻在木質板上。(記者陳懿勝/攝影)在茶屋內演藝的藝妓,名字會被刻在木質板上。(記者陳懿勝/攝影)

 

延伸閱讀
組圖:台灣10大熱門追楓景點
2015年11月27日 | 9年前
天皇吃的點心、宮廷12單衣初登台
2015年10月05日 | 9年前
京都的雪
2015年01月09日 | 10年前
楓 京都
2014年12月01日 | 10年前
秋風吹紅 加拿大楓情萬種
2014年09月26日 | 10年前
武陵賞楓
2014年09月15日 | 10年前
京都暴雨 逾3萬人撤離避難
2014年09月05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