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貿談判有歧見 12月中下旬續談
為期3天的「兩岸貨貿協議」第12輪談判23日結束,由於雙方部分議題仍有歧見,仍無法如預期完成談判。經濟部表示,雙方對四大產業具體項目做了密切溝通,「已有些進展,看起來很有可能爭取得到」,但我方提出的範圍「不可能全拿到、必有取捨」、「基本上有共識,但尚未定案」,預計下次協商在12月中下旬,雙方盼在年底前能有進展。
第12次貨貿談判主要成果包括海關程序、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Product Specific Rule)、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技術性貿易障礙、貿易救濟、透明化規範與市場開放。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我方爭取中國降關稅的四大產業中,除了面板屬於高科技產業,其他多為傳統產業,在雙方討論過程中,原則上希望朝向「高品質自由化」貨貿協定進行討論,由於四大產業談判都有些進展,因尚未談完,因此無法透露太多訊息,但基本上有些具體的項目,看起來是很有可能爭取到的。
吳明機指出,基本上要爭取這些項目,以「衡平原則」來看,我方也要提供更多項目的自由化及開放,與陸有基本認識,雙方開放出價、要價的項目也要達到平衡,希望這樣的關稅能有利於雙方產業合作、互補互惠,避免造成惡性競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能夠得到更多優惠待遇。
工業局長:為產業爭取最好待遇
至於雙方沒達到共識的癥結點或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吳明機說,陸方非常關注我方的「正常化議題」,我方也有提出對案,這部分需要時間及空間做進一步的磋商,是主要困難之一,當然,其他市場准入的困難,雙方還要跟產業界、內部更準確研商,困難是多面向,會全力以赴,為產業爭取最好的待遇。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楊珍妮表示,由於我方的一些要求,陸方還要回去再討論,這次無法談完,預計下次協商在12月中下旬於台北舉行,雙方將繼續努力,希望能有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