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石窟 匯流多元藝術風格
敦煌石窟是繪畫、彩塑、建築的綜合體,其中壁畫4萬5千多平方公尺,彩塑3千餘身,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藝術聖地。
人們今天看到敦煌規模龐大的洞窟群,自然會想到,第一個洞窟是何時、何人興建?又是怎樣發展起來、怎麼沒落的?
樂和尚取經路 驚見極樂世界
在敦煌莫高窟有一塊石碑,叫做「聖歷碑」,記載了這件事情。大意是說,前秦建元2年(西元366年),有一個叫「樂」的和尚,他從中原到西方佛國取經路過敦煌, 當時天色已晚,於是便打算在這裡過夜。
當他撣撣身上的塵土,準備躺下時,不經意抬頭一看,只見對面的三危山上,紅光萬道,金光閃閃。這本來不算奇怪,不過是滿天紅霞,但奇怪的是他不僅看到了紅光萬道,金光閃閃,還看到了佛光燦爛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如來端坐中央,正在說法,聽如來說法的弟子、菩薩,栩栩如生。
聖潔的光環罩在他們的頭上,遠處天上的飛天正在飛翔,萬丈烈焰正在升騰,似有還無的美妙音樂飄蕩在空中。樂和尚被這奇景驚呆了,這不就是他要尋找的西方極樂世界嗎?為什麼他能夠看到這奇異的景象?這分明是佛的旨意。此後他就遵從佛的旨意,在這裡開鑿洞窟,化緣造佛。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藝術就這樣開始了。
自「樂」和尚後,又有和尚「法良」,繼續在莫高窟開窟造像。這段事蹟有碑龕為證,唐代武周聖歷元年(西元698年)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和《莫高窟記》記載了這件事:
「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2年,有沙門樂,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止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石,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屆此,又於師龕側,更即營建。迦蘭之起,濫觴於二僧。復有刺史建平公東陽王等各修一大窟。遙自秦建元之日,迄大周聖歷之辰,樂、法良發其宗,建平、東陽弘其跡,推甲子四百他歲,計窟一千餘龕,今見置其僧徒,即為崇教寺也。」
莫高窟,南北綿延1,680公尺,現存洞窟492個(包括北區則有735個,不過北區的洞窟裡很少有壁畫和雕像)。
莫高窟第一個洞窟建於西元366年的前秦。這裡所說的秦,指的是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秦。當時北方有一個將領叫苻堅,他於西元352年稱帝,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秦」,歷史學家稱其為前秦。樂和尚以及繼之而來的法良和尚開窟造像,敦煌石窟藝術就這樣開始了。
以後又經歷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明、清等13個朝代,前後綿延1千餘年。在1千餘年的發展過程中,隋唐以前可以看作是莫高窟石窟藝術的初創期,包括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四個朝代,簡稱北朝時期,大約相當於西元5世紀上半葉至6世紀下半葉。
敦煌、新疆匯流多元藝術風格
從藝術風格角度來說,是多種藝術風格並存,以外來藝術風格為主。季羨林先生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4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4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
敦煌早期存在的藝術風格有希臘藝術風格、中原藝術風格、西域藝術風格和印度藝術風格等,如果說這幾種藝術風格有融合的趨勢,也僅僅是初步的,基本上還保存著原有的藝術風格的特徵。
◎ 希臘藝術風格
初期的敦煌石窟藝術塑像,體現了希臘藝術風格的影響。希臘與敦煌,相隔千山萬水,它們能夠有什麼聯繫呢?
事情是這樣的:西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占領了犍陀羅(位於今日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的國家),把希臘的藝術風格帶進了犍陀羅,形成了犍陀羅藝術風格。西元前2世紀,印度阿育王擴張,佔領了犍陀羅地區,佛教隨之傳入了犍陀羅。於是,犍陀羅就用從希臘人那裡學來的藝術風格塑造佛像。後來,隨著印度佛教的傳入,希臘藝術風格也就間接地傳入了敦煌。
莫高窟北涼第275窟,是莫高窟現存的最早的洞窟之一。建窟的確切年代雖然難以考證,但它是「樂」開窟之後,比較早建立的洞窟,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其中有3.4公尺高的「彌勒菩薩塑像」──他頭戴化佛寶珠冠,項胸飾以瓔珞,雙目有神,面相莊嚴,上身半裸,下著短裙。交腳的坐姿,是犍陀羅風格的典型表現,那衣服上的生動褶皺(猶如《米羅的維納斯》下身那生動的衣服褶皺),那高直的鼻梁(猶如《米羅的維納斯》那高直的鼻梁,在希臘的塑像中叫「希臘鼻」),無不體現著希臘藝術的影響。
◎ 印度藝術風格
在敦煌藝術中,很多佛像的衣服右袒。在漢族服飾中,沒有右袒的習俗。而印度的風俗習慣,人物的衣服右袒,就是只穿左袖,而露出右臂。這在敦煌早期的雕塑藝術中,比比皆是。第272窟「脅侍菩薩」突出地體現了印度藝術風格:豐乳、細腰、大臀、上身半裸,具有突出的性感特徵。
◎ 中原藝術風格
西元366年,樂和尚是從東方到敦煌的。沒有中原藝術,就沒有敦煌藝術。
後來,中原藝術提倡「秀骨清像」的藝術風格,也影響了敦煌藝術。西魏時代的敦煌塑像,面貌清秀,眉目疏朗,眼小唇薄,身體扁平,脖頸細長,這時,西域式菩薩演變成南朝士大夫階級「通脫瀟灑」的形象。如莫高窟第437窟的影塑飛天、第432窟的塔柱群雕、第290窟的佛和弟子菩薩。
◎ 伊斯蘭藝術風格
第420窟菩薩穿的裙衫上的聯珠紋圖案,體現了伊斯蘭藝術風格(也稱為西域藝術風格或胡人藝術風格)。◇
──摘編自《一本就通:中國美術》聯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