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v.s.非物質獎勵 哪個較好?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尊重、重視、欣賞與尊敬,這是人性的基本心理需求,無論是成人或孩子。〈家長小心物質獎勵會讓兒童更功利〉一文的作者認為,「當兒童有良好表現時用禮物獎勵孩子,會使孩子更加功利。」他還說:「非物質的獎勵所得到的成效可能更好。」這類需求不會像物質獎勵一樣,會產生饜足感,人不會因為過多的尊敬、尊重、欣賞、肯定而感到厭煩,反而會覺得多多益善。
「非物質鼓勵」的例證:
1、電影金像獎就為了鼓勵在電影事業有特別貢獻的人士。當一個演員獲得金像獎等於他的努力與成就獲得肯定,這位演員必然會更加努力以獲得更多的金像獎。
2、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寒門出孝子這樣的說法。為何寒門多出孝子? 因為寒門子弟大多需要幫助家務,甚至承擔家計,根本不可能有物質的享受。所贏得的只不過是父母貼心的讚美,以及社會上左鄰右舍的孝子美譽。
3、我小學四年級時因為功課好,老師親自來家裡載我去學校幫他改考卷。一個學生被老師如此肯定,獲得這種特權,可說是無上光榮。所以日後我更加努力學習,希望繼續得到老師更多肯定。
關於「獎勵」的評論:
1、物質的獎勵,對年紀小的幼兒或者智能障礙者,物質的獎勵似乎比較有效。因為智慧的限制,他們不容易理解非物質獎勵的含義,感受它的榮譽。
對年紀大的小朋友,物質的獎勵最好是「精神食糧」,例如作者曾在一所貴族女子高中教書,面對這些學生,老師沒有能力提供能讓學生滿足的物質獎勵,所以我改用贈送世界名著(精神食糧),這是貴族學校家長不會給予的物質獎勵,並且配合讓獲獎者覺得無限光榮,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大。
為人所知的「諾貝爾獎」也是非常大的物質獎勵,同時得獎是對成就高度肯定,受獎是無限光榮。這個獎項對世界上傑出人士有莫大的鼓舞作用。可見物質的獎勵也不是一無可取。
2、不論物質或非物質的獎勵,重點應該是「獎勵何種行為?」我在貴族學校使用物質獎勵,但是我獎勵的不是成績好壞,因為成績好與壞跟智力有密切相關。如果獎勵好成績,那麼得獎者將永遠是那幾位智力優秀者,這種獎勵毫無效果。
我給每位學生一張抱負水準分數表:豎欄有上學期成績,第一、二、三次月考以及期末考成績,還有個人抱負水準(想要達到的成績分數);橫欄則是各學科。每次考試後,我根據兩項成果(達到抱負水準的科目多寡;總進步成績多少)給予學生獎勵。這雖然是物質獎勵,但是獎勵的行為是個人達到先前的抱負,以及個人努力得到的進步。
諾貝爾獎是獎勵對各學術領域的成就以及對社會的重要貢獻者,得獎者可能不見得注重高額的獎金,而是無比崇高的榮譽。
老師或父母更該把重點獎勵學生的「善舉」。例如:關懷、扶助弱者;拾財物不昧;尊重他人;待人謙和有禮;與人合作等。
總結而言,非物質獎勵可能比物質獎勵好,但是物質獎勵若使用得當亦非全盤皆輸。父母和老師既要善加注意獎勵的方式,更應掌握獎勵的良好行為,養成子女、學生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