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精神疾病 紐約市長夫人:人人皆可成為治療師

紐約市第一夫人麥克蕾。(記者Benjamin Chasteen/攝影)
紐約市第一夫人麥克蕾。(記者Benjamin Chasteen/攝影)

【記者Milene Fernandez、施萍/紐約報導】

紐約市長夫人雪蓮·麥克蕾曾經是作家與詩人。有人曾在其夫比爾·白思豪上任前預言,麥克蕾能起到「比蜜雪兒·歐巴馬更大的作用」。現在,麥克蕾正在履行著作為紐約市第一夫人的廣泛政治責任。但是,她最積極關注與投入的卻是一個有關弱勢群體的項目——紐約的精神健康事業。不久前,麥克蕾在曼哈頓的市政大廳向本報講述了她投身於這個事業的心路歷程。

說起寶貝女兒時,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麥克蕾眼裡都是女兒基亞拉‧白思豪了不起的優點,在學校也一直是個好學生,但是父母感覺她能夠做得更好。「我們總想知道她為什麼達不到更高水平,因為她明顯是有能力的,肯定是什麼事情障礙了她。」

終於,在大約4、5年之後,基亞拉被診斷出焦慮、憂鬱和「濫用物質症」。這讓麥克蕾感到震驚,她不相信那麼陽光的一個女孩會出現精神上的紊亂症狀,而且還不知道這種問題已經發生了多久了。

麥克蕾說,憂鬱症開始出現的年齡一般在14歲左右,孩子往往出現胃疼、焦慮和失眠等毛病。如果不去治療,憂鬱會導致嚴重的問題,比如對毒品和酒精的依賴、和家人關係的惡化、功課成績上的倒退,最後影響到生理健康,甚至會走向自殺。

為了幫助女兒擺脫病魔的困擾,麥克雷開始研究精神健康問題。她得知,40%的疾病來源於父輩。她回想起她的孩提時代,她意識到她的父母都是憂鬱症患者。

隨著對精神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她發現在紐約市沒有一個完善的治療精神疾病的系統。麥克雷想:「我是一個有人脈,隨時能找到人的人,我有健康保險,我有資源,就這樣我都完全驚慌失措了。那麼那些不如我的人呢?他們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啊?」

由己及人的悲憫心懷讓麥克蕾行動起來。她計畫在全市建立一個有效和包容的精神健康系統,從丈夫白思豪的市政府要來7,830萬美元(約新台幣26億元)的「行政預算」,成立了9個服務項目,和專家醫生合作,從最經受挫折的人群入手,比如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離家出走的青年收容所、家庭司法中心、社區學校和老人中心裡的人們。

麥克蕾認為,人人都能成為「治療者」,我們都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中一些人的治療者,這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我們的天賦和優勢。她認為,一個人即使沒有專業的醫學學歷,也可以用談話作為手段拯救人的生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延伸閱讀
童仲彥影射收鑽石 郝龍斌妻提告
2012年11月16日 | 12年前
童仲彥影射收鑽石 郝龍斌妻提告
2012年11月16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