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奉獻於神 音樂之父——巴哈

音樂之父巴哈。(Fotolia)
音樂之父巴哈。(Fotolia)

文/古文明

1685年3月21日在德國中部塞納河畔,一個環山圍繞、如詩般的古城——埃森納赫(Eisenach),誕生了一代偉大的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巴洛克時期的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

自幼出身音樂世家 

巴哈出身音樂世家,年幼的巴哈,在父母親相繼過世後,跟隨教堂風琴師的哥哥學習演奏基礎。他曾偷偷抄寫哥哥的風琴樂譜,被發現後,遭到嚴厲責備,並將他所抄襲的樂譜,全部丟進爐火中。看著辛苦抄寫的譜化為灰燼,哥哥也滿眼是淚地對他說:「偷抄譜本來就不對,而且深夜不睡,把身體都弄壞了。你有天賦的,只要把我教你的部分好好練習就好了」。

18世紀歐洲的眾多領主包括德國,各自擁有自己獨立的宮廷、教堂,甚至有獨自的樂團、歌劇院,並發展出音樂活動。15歲的巴哈也自教會展開他的音樂之路。到18歲巴哈憑著自學把風琴的演奏技巧、聲樂與器樂的作曲技巧,磨練到幾乎完美的境界並開始作曲。

巴哈經常遠距離徒步旅行,也因而發現北方城市的音樂,竟然迥異於中部莊重嚴謹的音樂,他看到了一個嶄新的音樂世界。此後他的作曲風格深受巴克斯泰烏德的影響,完全將他的優點融入於自己的作品中。

1707年23歲的巴哈與瑪麗亞.芭芭拉結婚,在安斯達特公爵的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兼小提琴師,此達十年之久,他的風琴演奏與作曲漸受囑目,時常到附近的大城市去演奏。 此時他也寫了許多各種形式的風琴曲,如賦格曲、前奏曲、觸技曲和幻想曲等。

經典之作 後無來者

1717年之後,巴哈前往柯登(Coethen),出任柯登領主雷奧博親王的宮廷樂長。寫下許多輕鬆活潑的組曲。其中有一首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喜愛的優美旋律,那就是《G弦上的曲調》,這首曲子後來被一位德國小提琴家威爾赫米改寫為只用一根G弦拉奏的小提琴曲,竟然能夠表現出豐富的音色與感情,曲中流露出溫暖清純卻又崇高的旋律,任誰聽了都難以忘懷。

1720年愛妻芭芭拉不幸去世,次年他再娶了女高音歌手安娜‧馬格雷塔娜‧薇兒肯(Anna),賢淑開朗且富感性的安娜,經常為巴哈騰寫曲譜並伴奏。

這一年巴哈完成了《布蘭登堡協奏曲》。這6首協奏曲每一曲的樂器編製都不同,他把各種樂器分成獨奏與合奏群相互競奏,是別具特色莊嚴中不失趣味的精采協奏曲。其他重要作品,諸如《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郭德堡變奏曲》等,這樣的經典之作,真是後無來者。

1723年,38歲的巴哈在萊比錫忙得團團轉,不但教學、演奏,還不停地創作,寫出了清唱劇、神劇、受難曲以及眾多的風琴曲及宗教曲目。其後,因過度操勞,視力衰退,最終宣告失明,1750年7月28日因腦溢血離開了人間。

以音樂奉獻於神 

巴哈個性強烈,不妥協,他以強力的生命創作了大量珍貴的曠世佳作。巴哈一生堅定信仰,永遠滿足於別人所給的,全心以音樂奉獻於神,他作曲前會寫「神助我」,曲末則寫下「榮耀神」。 

巴哈一生沒離開過德國,除了凝聚家族的優良音樂傳統外,又充分了解義大利和法國的音樂,創作無數的作品,但是卻不曾想到要把作品保存下來。也許是安娜的耐心騰寫吧!使得作品沒有全部散失,有些則是由後來的音樂家發掘而公諸於世。他的作品含蓋了一切音樂表現形式,為後代音樂開拓了一條嶄新寬闊的大道,被崇敬為「音樂之父」。◇

延伸閱讀
才華究竟從哪來?大科學家告訴你
2014年11月11日 | 10年前
古典巴洛克家具 濃厚流動戲劇感
2013年08月18日 | 11年前
飛揚著巴洛克樂音的古厝印象
2013年05月22日 | 11年前
當牛頓遇見巴哈!
2013年05月02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