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 運動傷害不可怕

 (Fotolia)
(Fotolia)

文/記者張原彰

運動傷害分成急、慢性兩種,該如何分辨?蘇玟姜表示,急性傷害可明確知道傷害發生原因,在傷害發生時,可察覺到明顯的生理改變,如肌肉及肌腱拉傷、韌帶扭傷、骨折等。慢性傷害則是無法明確描述傷害發生經過,又或者是由急性傷害後轉化成,如肌腱炎、筋膜炎、骨膜炎、疲勞性骨折等都是常見的慢性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首重預防,但若還是不小心發生則得進行適當處理,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蘇玟姜表示,針對急性傷害病患,建議執行「PRICE」步驟,依序為: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施壓(Compressing)到抬高(Elevation)。

蘇玟姜提醒,冰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冰敷處若為手肘內側與脛骨外側,要格外注意患處的情況。由於這兩處皆有表淺的神經,若冰敷過程中有麻痺的現象則不宜繼續冰敷。

而針對慢性疼痛,可透過本體感覺訓練、冷熱交替療法、物理治療和軟組織按摩等進行治療。

若發生運動傷害,也可使用肌內效貼紮,蘇玟姜介紹,運動貼紮這項技術已廣泛運用在運動前的傷害預防,以及受傷後的復健過程,以期保護傷處的結構並協助傷處及早復原。

貼紮在運動中除預防傷害之外,也可作為急救處理及運動復健。對於曾經有明顯的韌帶傷害、關節鬆弛的運動員,貼紮保護有其重要性。

在急性傷害發生後,彈繃、保護墊及某些開放性的包紮方式,可在急救處理中,減輕腫脹疼痛。在運動復健上,貼紮可給予關節適當的支撐力量,讓運動員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恢復運動能力。

不過蘇玟姜提醒,有許多關節、肌肉的問題,為避免二度受傷,得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先判斷才能實行貼紮,才不致讓肌內效貼紮淪為裝飾。◇

延伸閱讀
一雙「整復」手 救助無數人
2014年08月07日 | 10年前
職業與運動傷害 找中美整復排堵
2014年07月11日 | 10年前
頭痛與眼睛有什麼關係?
2014年07月03日 | 10年前
中美整復排堵 原體保留 免除開刀
2014年06月27日 | 10年前
謹記6步驟 急性運動傷害免驚
2013年11月22日 | 11年前
守護選手 宜蘭設運動傷害特別門診
2013年03月2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