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消暑

(Fotolia)
(Fotolia)

文/西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消暑詩》: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東坡先生《送參寥詩》中也寫道:

「欲令詩語妙,無厭空宜靜;靜故了群功,空故納萬景。」寫出了「靜」的特殊含義。所謂「心靜自然涼」、「心靜則神怡。」

宋代陸游更甚之: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麻。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蓮池自在香。」

文人梅堯臣在《中伏日妙覺寺避暑》詩中云: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中飲,著茗自忘歸。」

作者認為,只有古樹參天,寧靜而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清暑納涼的理想去處。

此外,明代高濂曾在《遵生八箋》中對古人納涼消暑法也做過精采的描述:

「霍都別墅,一室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復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文中不僅介紹了古人祛暑消熱的方法,而且也闡述了其中科學道理,並暗示人們在炎夏把「冰雪在心」放在心上,就心定自然生涼了。

 

心靜自然涼,心靜則神怡,風定蓮池自在香,

都是消暑的語句,吾人可以多利用,自然生涼也。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 夏季保養之道
2015年07月11日 | 8年前
夏季奇景 俄羅斯城市7月飄雪
2015年07月09日 | 8年前
抗暑多喝水 炎夏保持好氣色
2015年06月16日 | 8年前
汗斑的治療與預防
2015年06月29日 | 8年前
電力備轉容量只剩2% 今夏供電吃緊
2015年06月25日 | 8年前
簡單七妙招,蚊蟲遠離你!
2015年06月09日 | 8年前
為何古人生活有助養生?
2015年05月08日 | 9年前
古人的視野
2015年03月30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