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機器人為伍 是福是禍?

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越走越近,從製造業逐漸步入服務業。圖為今年一月拉斯維加斯國際未來機器人展覽中,參觀者圍觀計劃用在機場、銀行等公共場合的機器人諮詢站。(Ethan Miller/Getty Images)
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越走越近,從製造業逐漸步入服務業。圖為今年一月拉斯維加斯國際未來機器人展覽中,參觀者圍觀計劃用在機場、銀行等公共場合的機器人諮詢站。(Ethan Miller/Getty Images)

【記者程木蘭、凌宇/報導】
今年7月份已發生了幾件與機器人相關的事件。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從製造業步入服務業,甚至進入家庭,幫忙做家務、照顧老人等。科技界的技術競爭,說是為了改善人類生存條件,但不時也發生怵目驚心的事件,給使用機器人的人們帶來了心理障礙。於是,「機器人是福是禍」的爭論一直不休。

日本「奇怪的旅館」開張


7月17日,日本長崎一家主題公園內「奇怪的旅館」(日語:変なホテル,英語:Henn-na Hotel)新開張。員工大多為機器人,接待員有日本年輕女性外型的機器人,也有操著一口流利英語、外型像侏儸紀公園恐龍的機器人。還有行李搬運、清潔打掃等工作也由機器人完成。據悉,該旅館目標是90%的員工是機器人。

該旅館負責人澤田秀雄表示,入住客人將能通過臉部識別軟體來打開房間門鎖,房間內有檢測體溫的輻射熱面板將監控和調節室內空調。

他說,機器人員工不只是噱頭,而是真正想降低成本。該旅館一晚約2,200台幣起,是日本好一點旅館價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在太平洋另外一端的加州,顧客在聖荷西(San Jose)OSH園藝五金店裡不再需要追著服務員詢問特定工具貨架位置或尋求專業建議。相反,他們會轉向機器人,機器人可以領他們找到要買的產品,並提供額外資訊。

RFSpot Pro機器人提高了特易購(Tesco)的庫存管理。約180公分高的機器人漫遊在特易購店裡,僅僅一小時就可以做出店裡的庫存表,而傳統手動掃描則需要7、8個小時。這種迅速的庫存清點裝置意味著特易購有更多的時間深入分析數據,來即時了解店裡的狀況。

但是,機器人安全嗎?


7月初,德國福斯汽車公司(Volkswagen)合作承包商的Baunatal工廠發生意外,一名22歲的工人被機器人推到金屬板上,由於傷勢過重送醫後不治身亡,福斯汽車確認,發生慘劇時機器人並沒有出現故障。德國政府部門已經對此次事故的原因展開調查。

據報導,機器人殺人事件是本月2日發生在福斯汽車承包商位於Baunatal的工廠中,兩位技術員正在對機器人進行調試,其中一名技術員與機器人同處在安全籠中,突然機器人擊中了這名技術員的胸部,並將他推到一塊金屬板上,這名技術員當場受傷,送至醫院後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福斯汽車公司發言人表示,機器人放置在安全籠中,發生事故時技術員剛在安全籠中進行調整,初步調查可能是由於人為操作失誤導致慘劇發生。事故中的機器人為重型機器人,一般放置在安全籠中,而不幸遇難的技術員正好在安全籠中調試機器。

此次意外事件再次引起人們反思與機器人相處的安全問題。這種意外傷人事件是偶然也是必然的,因為人類所謂的科學探索是無止境的,這世上出現的任何事物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

機器人逃跑了!


機器人有學習能力,這無庸置疑!早在2002年3月,位於英國南約克郡羅斯海姆(Rotherham)的麥格納(Magna)科學中心開始進行一項「機器人生存挑戰」實驗。一共有12名機器人參加了這次實驗。其中一個名字叫做蓋克(Gaak)的機器人讓研究中心所有的科學家大吃一驚,因為經過短短3個月之後,它竟然企圖逃跑!
  
當年6月19日,麥格納科學中心裡和往日一樣擠滿了數百名參觀者,他們都是來參觀這些機器人表演的。負責中心管理工作的夏基(Noel Sharkey)教授到辦公室休息15分鐘後回到展覽機器人的大廳,發現台上只剩下11個機器人在表演,再扭頭一看,蓋克已經從展台上跑了出來,正搖搖擺擺地向中心的大門走去!
   
他連忙追了上去。蓋克似乎「意識到」有人在追自己,於是加快了腳步。接下來的事情更讓夏基瞠目結舌:他看見蓋克不僅成功地通過了中心的自動門,隨即又走下了大門前的台階,接著一路朝著中心的停車場走去,險些被一名遊客的汽車撞倒。在這名遊客的協助下,夏基才得以把蓋克帶回並嚴加看管。
  
夏基教授說:自從3月份開始實驗以來,這些小傢伙都學到了不少東西,智商也越來越高,但是像蓋克這樣能自己到處遊蕩,而且還成功出走中心,實在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聰明人都擔心「人工智慧」


今年7月份,另一件與機器人相關的熱鬧事即是美國科幻動作片「魔鬼終結者系列電影」的第五部《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上映。劇情描述人類開發的智慧系統「天網」、後來因產生自我意識後釋放核彈而使人類世界瀕於毀滅,天網還製造出了大量的終結者機器人打算對倖存的人類趕盡殺絕。

「機器人」一詞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源於1920年捷克作家恰佩克(Karel Čapek)的科幻劇本《羅梭的萬能工人》。在劇本中,恰佩克把捷克語「Robota」寫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隸的意思。該劇預告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今年5月的倫敦科技大會上曾警告:未來100年內,人工智慧將比人類更聰明,機器人將控制人類。他憂心人工智慧可能是我們最後的發明,人類的終結者。

比爾‧蓋茲曾說,如果人類能夠好好駕馭機器人,它能為人類造福。但若干年後,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

而電動汽車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擔憂人工智慧是在「召喚惡魔」。

《大腦的未來》(The Future of The Brain)作者、紐約大學(NYU)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馬庫斯 (Gary Marcus)發表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文化欄目中的文章寫道,機器越智慧,就越有可能成為所謂「壞人」的犯罪工具;這對於任何科技都有可能。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事物聯網互通,這種風險就越來越高。

其實,我們已經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罪犯利用電腦病毒竊取信用卡,垃圾郵件泛濫。軟體程式的漏洞已經造成股市「閃崩」;人們可使用的軟體越多,軟體造成的傷害就可能越大。

目前,搜尋引擎巨擘Google伺服器裡累積了數以十億計的社群互動資訊,這些資訊是有關人類認為何者彼此相關、哪些事物會被歸於一組,以及人類對其的反應。從中學會如何像人類一樣思考。

串流媒體播放服務商Netflix的推薦引擎會開始建議非常合用戶胃口的影片,然後它將變成有自我意識,有自己的電影品味。正如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開始推薦與你興趣真正相關的事物,你可能正目睹新類型的人工智慧誕生。

馬庫斯教授的文章中提到,日前他與幾位業界領袖以及身負重任的企業巨頭談論了人工智慧問題。有兩件事情已然十分明瞭:首先,一些非常聰明的人都十分擔心人工智慧。其次,無人清楚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在一場私下的會後討論中,懷疑者和擔憂者各執一詞,這使得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延伸閱讀
新漢上銀合作 進軍智慧製造領域
2015年07月17日 | 9年前
機器人產業夯 台大辦產學媒合
2015年06月26日 | 9年前
DIT走入國際 清大獲團隊精神獎
2015年06月12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