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比較善心的人 大腦結構不同

【記者Tara MacIsaac/報導、陳俊村/編譯】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慈善、幫助他人、解決複雜的道德難題等行為,不但有心理方面的作用,也會對腦部產生生理方面的影響,例如:使大腦灰質(gray matter)增加、改變神經反應等。

大腦灰質增加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一項研究顯示,擁有較高「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能力的人,其腦中與社交行為、決策和衝突處置有關區域的灰質較多。

在這項研究中,67名受測者被要求評估複雜的道德難題,例如藥物安樂死議題,並從12個基本理由中選擇其關聯性,然後接受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比較其腦中灰質的量。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對資訊進行深入處理的部位,集中了大腦中大多數的神經細胞體。

研究人員表示,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確定,大腦灰質的改變與較高道德推理能力的因果關係。

善心訓練可改變神經反應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於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當人們變得比較有同情心時,其腦中涉及憐憫、理解他人、情感控制和正面情感的區域,活動量會增加。

這項研究主要是要確認人們能否被訓練成較有同情心。研究人員首先要求受測者想像某人受苦,然後祝福其早日解脫。受測者想像的對象包括與自己關係良好或有過衝突的人,也就是說,不管是敵是友,他們都被要求要對其心存善念。

接著,研究人員要求受測者看人們受苦的圖片,並對其進行MRI測試。結果發現,受測者對於受苦的神經反應已經改變,反映出較多同情心。

研究人員稱,這就像重力訓練。透過系統化的方法,人們確實可以建立其慈善的力量,並關心別人的苦痛,而且願意提供協助。
延伸閱讀
腦中食慾「開關」 或有助減肥
2015年05月0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