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傳統文化之爭

(記者黃捷瑄/報導)

韓國人統治過大半個中國?活字印刷術、漢字、針炙、風水、豆漿是韓國人發明的?孔子、釋迦牟尼、西施、李時珍、孫中山、姚明……還有有飛魚之稱的美國金牌游泳選手菲爾普斯都有韓國血統?三皇五帝是古朝鮮族人?《西遊記》源於韓國?韓國人把「中醫」改為「韓醫」?

這些看起來荒唐的「韓國起源論」,其中絕大多數是網路上憑空捏造的流言;也有被錯誤解讀的韓國學者研究;也有一些真的出自韓國學者或組織的著作與觀點,但並沒有被韓國主流學界所接受,但這些主張在華人世界,特別是中國大陸的網路,卻引起廣泛的討論,當然也招致許多撻伐。散播這樣言論的人其心可議,但如果閱聽人沒有特定的心理因素,這些言論又如何挑動民族情緒?

香港《明報》引述研究網路傳播的北大學者斷橋的話指出,中國大陸對屈辱的近代史耿耿於懷的弱國心態,導致對「燦爛傳統文化」有強烈歸屬情結,民族主義易被挑動,而臆造的「文化之爭」最大獲利者是主管文化遺產保護的部門,虛假衝突讓其更能引起關注,獲得資源。

硬拗的「東北工程」

大陸與韓國之間的文化論戰由來已久,但如果要回顧,就不能不提起「東北工程」引發的爭議。

2004年,北京和平壤共同提出的「高句麗遺址」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登錄後中共官媒隨提出,高句麗(37B.C.-668A.D.)是「受中原王朝管轄的地方政權」的說法。此說法立刻引起兩韓反彈。

公元前37年建立的高句麗國,最強盛時疆域覆蓋遼東半島、整個北韓及韓國北部,與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鼎足而立。高句麗曾經擊退倭(日本)與隋軍,是韓國民族所建立的最強大國家,在韓國人心中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

2002年中共啟動「東北工程」,專門研究東北邊疆歷史上的疑點和難點,高句麗也是重點之一。2003年,主持該計畫的社科院學者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制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韓國當然認為這是在歪曲歷史,表達了強烈抗議。

美國之音報導,對此,美國瑪麗埃特大學歷史系教授易小熊說,這是因為北京持的立場是,高句麗的發源地在今天大陸境內,因此高句麗是地方政權。但從歷史的角度看是完全行不通的,「高句麗毫無疑問是高麗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漢文化的一部分」。

哈佛大學朝鮮研究所的拜因頓補充,大陸學者這麼說想必是心虛的,因為它無法得到歷史和考古研究的具體支持。儘管如此,部分學者還是以執政者的意識形態出發,試圖找出「某種歷史證據」。

「東北工程」爭議後,中共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限制韓國研究人員進入高句麗遺址,嚴重阻礙了對高句麗文化的研究。

韓劇細膩 潤物無聲

中國獨立政治評論員丁咚,2014年發表〈中韓文化之爭的背後〉一文,對比大陸人與韓國人對待文化的不同心態與動機。他寫到,中國人申遺「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文化的內在價值與文化遺存的保護、弘揚和傳承,都沒有擺到應有的位置」。

相對來說,「韓國人則擁有非常自覺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競爭意識和傳播意識,文化歸屬感和優越感強烈,深透到民族精神的深處。」

以戲劇為例,丁咚提到:「在韓國古裝劇中,令人印象的是對古代韓國文化的尊崇、描述和展現。如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大長今》一劇,對朝鮮的傳統飲食文化進行了精描細畫,並將它融入了動人的歷史人物和故事的演繹之中,獲得了生動傳神、潤物無聲的傳播效應,隨著該劇的熱播及在海外的廣泛流行,韓國文化在各國深入人心,無形中提升了國家的品牌形象。……而在現代劇中,濃郁的家庭觀念和傳統文化精神,則是其主要文化背景。」

「反觀中國,雖然號稱擁有數千年文明史,但在各種影視劇中不僅不能客觀描述古代文化,反而竭力虛構之,使之變得不倫不類。此舉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

大陸的文化景觀之所以淪喪到如此地步,亦有其過程。丁咚寫到,從五四運動開始,到歷次鬥爭運動與意識形態灌輸,傳統文化已被折騰地「十分慘澹」。此外,共產制度下民族主義也被「異化」了。

他說:「中國不少民眾在被民族主義激情燃燒、富有攻擊性的同時,失去對世界本質和人類生存境遇的悲憫關懷,對文化自身冷漠以待,卻更期待與韓國鬥爭後所獲得的快感。」如要復興文化,大陸人必須反思自身的基本態度,並「從加強人類基本關懷的精神維度著力,推進中國傳統文化觀和文化體制轉型」。◇

延伸閱讀
北韓人冒死看韓劇 金正恩難阻
2015年01月26日 | 9年前
韓國世貿首展 深度體驗多元文化
2014年07月02日 | 10年前
《星星》大陸熱播 成兩會話題
2014年03月06日 | 10年前
韓劇男主角夯 女性瘋高富帥
2014年02月25日 | 10年前
韓劇《愛的接班人》2月全台首播
2014年01月08日 | 11年前
看韓劇 北韓公開處決數十人
2013年11月1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