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申訴 專家籲設專責機構受理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網路世代訊息傳播迅速,但也如同雙面刃,稍有不甚可成為殺人於無形的利刃。電影「BBS鄉民的正義」敘述女主角遭到網路霸凌,嚴重影響女主角的身心和生活,萌生輕生念頭;情節與模特兒「Cindy」楊又穎類似,不過現實中,楊卻選擇結束生命,讓大家反思網路匿名霸凌歪風。學者認為,政府應建立半官方機構,讓遭受網路霸凌的網民有處伸冤,處理相關爭議。

常見的網路霸凌,包含人肉搜索、不負責任的辱罵,因傳播快速,範圍廣大,對霸凌者產生無形的殺傷力。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陳光毅認為,政府應建立半官方機構,處理相關爭議,讓遭遇網路霸凌網民有處伸冤,或許可減緩部分壓力。

台灣藝術大學教授賴祥蔚提到,有些攻擊言論尚未構成觸犯法律,但排山倒海而來時,也令當事人難以承受,因此網路平台的「自律」相當重要。例如「我不喜歡看你的電影、我認為你長得不怎樣」,這類批評本身不違法,但累積上百篇,負面的壓力將會加乘變得可怕。

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劉文惠談到,教育部針對網路素養,平時都會列為重要事項對學生做宣導,特別加強平時網路交友、禮節,也有相關網站、教材,並對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做預防宣導,例如在電腦課程、資訊課都會融入教學,未來會持續做這件事。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他支持立法規範網路霸凌,但法律要如何訂,需要和專家討論。數位時代出現許多不同的交流形式,但匿名的特性造成威脅,希望藉由楊又穎的案例,讓社會一同正視網路霸凌的問題。

心理教授:受害者跳脫情境 勿自責

隨著科技進步,網路霸凌成為常見霸凌方式,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建議,受害者應先離開網路情境,到大自然走走、呼吸新鮮空氣,靜下心來思考,事情不見得如你想的那麼嚴重。

遭遇網路霸凌,首先不要把所有指責,都歸因於自己的不好,陷於「都是我不對」的困境中。在網路上攻擊的人,可能本身情緒控制不佳、無法理性看待事情,或是慣於誇大問題、自我中心等。

柯慧貞分析,網路因有匿名性,各種攻擊行為在網路世界無法有效抑制,導致攻擊樣態、程度更為放大、危險,儼然成為年輕世代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

延伸閱讀
網路上傳下載電影相關刑責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美國教師剃光頭 讓學生重拾信心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破獲網路簽賭集團 賭金月達上億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孩子遭霸凌的九大跡象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孩子遭霸凌的九大跡象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