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點滴】 藥袋

文/雲水

過去農業社會醫藥沒現在發達,人民的經濟也不怎麼好,找醫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鄉下,生病是一件挺快樂的事情;不用去上學、做事還可以吃到一整顆美國進口的蘋果,因為身體欠安要補。

家裡若有人身體微恙,總是到藥房買個藥那時叫做「便藥」吃吃幾包就好了,藥商們腦筋動的快,想到了一種推銷術,他們在每戶人家放一袋家庭備用的藥品有服用才算錢,藥商每月到各戶人家巡視、補藥。大人們為了怕小孩子亂取用,總是用一個籃子裝叫「謝籃」吊掛在屋梁上。

那時候零食稀少,小孩正在長身高又嘴饞,他們知道籃子裡放有一種吃起來涼涼的粉,叫做「觀音牌救苦丹」就是類似胃散那種;孩子鬼靈精想要騙到嘴裡,就佯裝肚子痛,媽媽就會挖一小瓢給孩子吃,

因此家家戶戶每個月消耗量最多的都是同一種藥品。◇

延伸閱讀
【兒時點滴】 拾金不昧
2015年05月19日 | 9年前
【兒時點滴】回憶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兒時點滴】看歌仔戲
2015年03月25日 | 9年前
【兒時點滴】放鞭炮囉!
2015年03月09日 | 9年前
13種指示藥 藥局買得到
2015年01月07日 | 9年前
生病死
2013年07月29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