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致極端氣候 梅雨變晚變少
新北板新、桃園等部分地區即將進入供五停二限水階段,台灣面臨60幾年來最嚴重旱災。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黃婉如31日指出,受全球暖化、西太平洋海溫增高影響,1990年代開始,台灣梅雨季往後延,降雨強度雖增強,頻率卻減少,雨量較大容易夾帶泥沙,導致水庫淤積,長期對蓄水沒有幫助。她呼籲,未來極端氣候可能成為常態,若不知怎麼面對,台灣恐面臨更嚴竣的考驗。
黃婉如與研究團隊分析台灣與華南地區5、6月梅雨季每日降雨資料進行發現,1982~1990年降雨天數平均20天,到2008~2012年卻遞減到15天,減少25%,梅雨季則從5月中旬延到下旬。
黃婉如指出,南方暖空氣有逐年增強現象,北方冷空氣逐年減弱,冷暖空氣改變,導致梅雨鋒面交界帶從北緯23.5度北移到25度(北台灣),長期趨勢來看,鋒面對南部影響越來越少,台灣的乾旱會更嚴峻。
自2013年起,美國加州飽受乾旱肆虐,美東則受到極端低溫衝擊,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王世宇從觀測資料發現,美國西岸與東岸極端氣候產生是由偶極現象導致,即大氣在美西形成高壓脊與美東形成的低壓槽組合。
黃婉如與王世宇研究團隊利用17種氣候模式,佐證石化燃料對偶極現象增強或減弱的影響,結果發現太平洋地區增暖現象與使用石化燃料之間有關聯。黃婉如表示,今年美西乾旱有偶極現象存在,是不是導致乾旱主因則需要更詳細探討。
黃婉如說,儘管氣候變遷存在很多爭議,但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現象增強,不管是北美或台灣研究,氣候變遷議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