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究竟需要多久?

⊙顏丹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表示,「(中國)10年內仍難治好陰霾」。事實上,有關中國治理陰霾所需的時間,這位中科院院士已在去年發表過類似的感言。他認為,「30年治好太長,兩三年治好很難」。相比這種模稜兩可的表述,此次論壇上「10年仍難治好」的說法似乎指向更為明確。也就是說,長期以來形成、聚集的陰霾要想從中國上空消散開去,同樣需要經年曆久的時間和過程。

幾十年來,伴隨著工業生產而積少成多的陰霾要想在短時期之內進行澈底的清除,似乎是難以想像的。中國人抱著這樣的觀念,對始終不能澈底解決空氣汙染問題的有關部門也如此包容了若干年。然而,一次「APEC」卻始料未及的在瞬間顛覆了人們的這一觀念。

僅一週的時間,會議的召開地──北京不但迎來了歷史上擁有最佳空氣質量的幸福時刻,而且還將「APEC藍」的奇蹟畫面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記憶裡。此時,長期置身於陰霾中的中國人立即恍然大悟,藍天、白雲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幾天之內重回能夠呼吸到清新空氣的美好歲月,也並非只是一種奢望。

我們大可重溫一下,APEC會議期間到底發生了甚麼。各大新聞標題最為惹眼的,當屬「公車全天停駛70%」。一直以來,政府擁有的公車數量都是不能對外公開的敏感數字。然而,70%的公車對空氣質量所產生的立竿見影的效果卻足以說明,僅公車腐敗一項若得到及時的遏制,就極有可能有效的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事實上,相比汽車排放的廢氣,工業廢氣更應該被視為是製造空氣汙染的「頭號元凶」。幾十年的工業發展中,與GDP指數同樣居高不下的是煤炭的燃燒量。僅去年一年,燃煤量就達到了41億噸,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汙染顆粒物排放到空氣中,直接造成陰霾濃度的提升。於是,這便有了APEC會議期間針對工業企業所勒令進行的停產、限產舉措。

近至河北地區,遠及山東省,絕大多數汙染物排放濃度超標的企業都被強行實施停產治理。就連為供暖所使用的燃煤鍋爐也被停止或延緩使用。在官方的命令下,數九寒天,人們即便挨凍,也要為擁有一個星期的高品質空氣做出貢獻。此外,為了治理揚塵,北京所有工地全部停工。河北、山東等地均有上千工地停工。

停產、停工、車輛限行,對依靠工業來尋求發展的現代中國來說,在某種程度上自然會減緩其發展的速度和進程。有海外媒體報導,營造「APEC藍」已經影響到了中國鋼產量的25%、水泥產量的13%、工業產出的3%,對中國11月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可能產生0.2到0.4個百分點的拖累,這使得總體工業增加值增速從9月的8%降至7%到7.4%左右。

在此我們且先不必陷入究竟是環境,還是經濟發展對人類生存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和作用的爭論,只看這些分布在不同工業領域用以呈現工業發展速度的陌生數字,就能夠深深地感受到,無論是產量,還是增長的比例,似乎都跟中國的老百姓並無太大關聯。

經濟、市場、財富、收入,這些事關利益的專有名詞,在中國從來都不是普通人所能共享的信息與資源,而是作為中國政治的獨裁者與市場的壟斷者──中共所專屬獨攬的領域。在中共眼裡,能從中獲取暴利的經濟領域,其發展自然要勝過一切。

哪怕犧牲民眾利益、哪怕犧牲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絲毫不會有所動容。既然在環境與經濟之間,中共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麼,藍天、白雲便從此只能成為中國人的回憶或夢想。即便是短暫的「APEC藍」,也脫離不了中共出於對騙取國際信賴以及長遠經濟合作的考量。

因此,僅用一個星期就能有效解決的高濃度陰霾問題,在中科院的專家看來,卻需要少則10年,多則30年的時間。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在於,只要中共繼續致力於靠犧牲環境來發展工業,只要中共唯利是圖的本性毫無改變,那麼,中國人頭頂上方的「穹頂」得以去除的時間就會被無限拖延。◇

延伸閱讀
中國淪為全球電子垃圾主要傾銷地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中國要聞掃描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