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消逝的文化3】 守護 心中那份良善
在臺灣,有一群人,他們堅持做好的事,並用生命傳承一份志業。這些人的存在,使臺灣這蕞爾小島的文化更加豐美而厚實。他們的身影是無數臺灣人的模樣,虔敬天地,恪守本分。
鹿港木雕大師 李秉圭
埋首,凝神,李秉圭老師專注的以雕刻刀與木頭對話。他以雙手為看似平凡的木頭注入靈動生命。於是,面容溫婉而安定人心的神佛、正氣凜然而神韻自若的歷史人物都因他的雙手降生於世。
身為彰化鹿港木雕世家第五代傳人,李秉圭繼承了父親李松林的職志,每一刀,都封存了一份傳承的堅持。而除了雕刻,李秉圭也鑽研中國文史與書畫,在縱橫撇捺間涵養非凡氣勢,在佛號偈語中陶冶純良心性。他以自己的創作證明,藝術是生活中無語的導師,也將自己的生命活成經典傳奇。
一尊木雕,要經歷構圖、定圖、粗胚到修光等繁複的工序,才能一次次的蛻變成最美的模樣。一如李秉圭的信念,生命也正是如此,唯有不斷地精進,時時充實自己,才能夠讓自我不斷升級,造就完美。
福興手工麵線 林張玉枝
近年來,臺灣的食安風暴使得人心惶惶,越來越多新聞揭開真相,生活中無法缺少的食物頓時變成駭人的怪物。然而,在鹿港福興,仍有人堅持以古法製麵,只為了要讓顧客吃到最健康的好食物。
福興,靠海的小鄉村,早年也曾是手工麵線的重鎮。當機械化生產的風氣興起,越來越少人願意繼續傳承這份耗時費工的產業。然而,林張玉枝依然在天光未明時起床,揉拉麵條,以雙手的溫熱喚醒麵團,接著藉陽光晒麵,再經柴火炊煮數小時,才能完成健康的手工麵線。
使用未經漂白的麵粉,依循傳統古法製作,林張玉枝將臺灣人的良善也揉捏進麵團中。日日,陽光篩透細薄的麵線,灑落的光影為盈滿古意的三合院增添另一種樸實的美好。用心製成的麵線,永遠擁有陽光的溫度和一份真誠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