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民生兩失 汪洋承認治淮走錯路

【記者石鈞實、許蒔/報導】

「當年走的是錯誤道路。淮河兩岸人民沒富起來,生態也壞了」。5日下午,中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當聽到代表建議明確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發展時,他坦言任職安徽時,治淮之路是錯誤的,恢復淮河生態確實是安徽的「心頭大患」。

陸媒「財經網」3月5日以〈汪洋坦言當年任職安徽治淮是「錯誤路」〉為題,轉載了以上據稱來自《星報》的簡短消息,目前,轉載了相關報導的大多數中國網站已刪除這條消息,顯示其涉及的問題很敏感。

據公開的資訊,汪洋1988年至1992年在安徽省銅陵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期間,因大膽嘗試經濟改革而得到鄧小平的賞識,在安徽省一路晉升,到1998年已出任安徽省委副書記、副省長。

然而,隨著經濟上的飛速發展,安徽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日趨嚴峻,尤其淮河汙染問題觸目驚心。儘管安徽省政府當時也提出了治淮方案,曾推出大規模汙染整治工程,但治理效果並不明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一度成為輿論界談論淮河流域汙染問題的經典話語。

事實上,先汙染再治理,邊治理又邊汙染的情況,是中共治下的中國整體上近20~30年來的常態。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007年的一篇署名文章曾統計,2002年以來,環境問題造成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每年成長29%。

有輿論分析稱,腐敗的嚴重影響則是有效執行環保政策的另一大阻礙,而中共地方當局也常常為了眼前的短暫經濟利益而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與政策。◇

延伸閱讀
專家:汙染及貪腐使中國農產不足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中國淪為全球電子垃圾主要傾銷地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