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企業獲利 主管勞工皆薪酸
台灣低薪的狀況一直都存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一個月薪水也只有19萬元,年薪約260~300萬元左右,連大學畢業生也被22K政策害慘,台灣的薪資水準大幅倒退到15年前水準,隨著台灣代工業的優勢沒落,服務業崛起的情況下,薪資不但沒有成長,反而受到資方壓低起薪、大量僱用派遣、約聘員工的影響,使得台灣的薪資水準依舊低迷。
低薪的困境,究竟是人才素質低落,還是國家政策錯誤造成?經濟部在去年年中邀集各產業代表,針對產業困境與解決低薪等議題召開會議,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祕書長羅懷家在會中表示,企業的勞動支出成本逐漸增加,但名目的薪資所得卻呈現停滯,這中間的差距,不曾有單位公允的來敍述。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郭建中表示,根據天下雜誌115期的調查指出,我國工商界節稅(或延遲課稅)的比例明顯偏高,如獲利所得超過100億元的大企業實質稅率不到10%,且海外台商獲利所得回台貢獻僅約7%;觀察財報相對透明的企業,自1991年來,對大陸投資的帳上獲利已有1.37兆元,但這些企業投資獲利實際匯回台灣的金額卻僅有896億元,不到獲利的7%。
郭建中說,我國不少企業沒有培養出「企業家的精神」,經營遇到挑戰只願降低成本、產業外移,或要求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減稅等,所採取的策略較取巧,不願正面面對產業轉型的問題。
台灣低薪 與企業赴陸、越設廠有關
台經院研究也顯示,台灣的低薪情形確實與台商往大陸、越南等低薪資國家設廠投資密切相關,台商到海外已開發國家投資,多半是為了獲取技術或授權,提高服務與生產水準,有利於提高母公司員工薪水;但是到落後國家投資,反而拉低薪資,就連台灣中高階主管的薪水都比不上其他鄰近亞洲國家的水準。
廣設大學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雖然是件好事,但從事專業人員工作的人數並無顯著成長,成長最快的反而是操作及組裝人員這類低技術性的工作,導致大學文憑的價值被弱化,高等教育培育人才政策沒作用,各產業還面臨到中高管理人才的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