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查理? (上)

⊙陳破空

1月11日,巴黎,150萬民眾舉行超大規模遊行,譴責恐怖襲擊,支持言論自由。遊行中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我是查理!」那意思是,言論自由是我們的基本價值,支持《查理週刊》,就是支持言論自由;對《查理週刊》的攻擊,就是對言論自由的攻擊,就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攻擊。

與此同時,也有另一個聲音:「我不是查理!」以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為代表,那意思是,與《查理週刊》不同,美國刊物受到諸多限制,因忌諱種族問題的敏感性,很難刊出如《查理週刊》那樣的幽默與諷刺作品,更不會侮辱(某些偶像或權威)。但該文作者仍然批評了美國社會過分小心的言論限制,肯定幽默與諷刺對社會的警醒作用:「諷刺作家能暴露那些沒有能力自嘲的人,並教授我們其餘的人,我們或許應該這樣做。」

近50個國家的領導人或政要參加了巴黎大遊行,他們手挽手,以示團結和面對恐怖主義的無懼。然而,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國的美國和中國,它們的領導人卻缺席了這場盛會,而是分別安排其駐法大使參加遊行。

美國總統歐巴馬為此受到激烈批評,輿論指他「放棄美國對世界的領導力」、「懦弱」、「絕對是美國的恥辱」、「不配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些批評,反映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歐巴馬的既定印象更進一層。

幾乎沒有人提到中國,大概在於,世界都知道,那原本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大國」,多說無益。在攸關普世價值與世界和平的重大關頭,國際社會已經習慣了中國的缺席,彷彿它並不存在。

至於中共的立場,通過其官方喉舌,已表露得明白無誤:「新聞自由是有限度的。」新華社如是說。北京拐彎抹角地暗示,西方的言論自由,是導致恐襲的原因。然而,在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這類恐襲事件更多。如果說,導致12人死亡的查理事件,是法國50年來最大的恐襲事件,那麼,放在「暴恐事件」頻發的中國,同樣死傷數字的衝突,至多不過是5個月以來的最大恐襲事件。

雖勉強譴責恐怖主義,但北京卻強調:「由於對事件的最初解讀宗教因素非常突出,它的震撼遠比普通恐怖襲擊更為強烈。不少生活在西方的穆斯林有得不到尊重與信任的委屈感。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尊重應當被倡導。」把《環球時報》的這些造句,放到中國的新疆,顯然更為合適。中共總是具有倒置時空、玩弄雙重標準的能耐。

其實,專制政權與恐怖分子都敵視言論自由,都以暴力手段扼殺言論自由。專制政權操縱國家機器,使用國家暴力;恐怖分子動用冷兵器,使用直接暴力。從這一點而言,恐怖主義與專制主義同宗同源,或異曲同工。這才是面對查理事件時,中共府欲說還休的尷尬所在。(待續)◇

延伸閱讀
美南海偵查島礁 共軍襲擊無人機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中共五措施 打擊自由知識分子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剖析中國時局 夏小強遭國安威脅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美印夾擊 中共大國崛起喪鐘響
2015年05月19日 | 9年前
習近平反腐撂倒115國企高管
2015年05月19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