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基北區量尺歪斜 學者:不健康不公義
基北區超額比序打算用量尺分數取代等級與標示。學者認為,這是嚴重的不公不義,呼籲台北市不要用只照顧高分群的「半屏山量尺」,否則將損及4萬名考生權益。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回應,今年會考拿到5B以下的學生志願分散,因為高職科群太多了,不會分不出來。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季瑋珠在臉書上提到,量尺分成1至10分,中間數卻定在3分,中上的高分群劃分為3至10分,低分群卻「糊在」1分或2分。對智育成績落後的學生造成極大的羞辱和歧視,也損及他們就學的權益,認為錯誤的政策就應該立即修改,新的教育局不可以用「來不及改」為理由重蹈覆轍。
馮清皇表示,台師大心測中心設計量尺時,原來把平均值放在B++,後來才下修到B;他說基北區的比序使用等級和量尺,不用標示。依今年經驗,成績B以下的學生填志願情況分散,不會像中等以上學生搶著想進某些學校。他也提到,10量尺分數在教育意義上接近3等級,例如量尺分數1或2分,換算成等級就只有C級。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量尺本來就不是要給所有學生用的,是「比無可比」才會使用。
另外,基北區的「會考總積點」是量尺總分乘以4加作文級分,可能造成題題計較。北市教育局回應,會考總積點是仿造以前基本學力測驗的級分計算,以前的滿分是412分,現在折半成206分;不管用什麼方式可能都會有問題,但量尺最能反映學生學習成果,也讓學生能用優勢科目彌補劣勢科目,較為合理公平。
季瑋珠認為,基北區現在堅持只用這個歪斜的量尺。這個量尺不但把C的全部和B的一部分一律打成1分,也迫使高分群分分計較,是既不公義、又不健康的方法。家長了解後一定不會再像媒體說的那麼贊同。
季瑋珠覺得,要找出真的菁英,必須多元評量,類似大學入學或者建中、師大附中科學班的方式。而會考,原本設計就只是診斷學習成果,就讓它回歸本質,高中和高職也不必涇渭分明,技藝和學科可以並存,看個人興趣選修,特殊菁英以外都如當年九年國教就近入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