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少數?我代議民主陷「多數決」危機
近幾年來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直指當前台灣最嚴峻的問題,在於政府悖離民意、專斷自為;而國會因行政權獨大,代議士唯黨意是從,置個人利益為上,導致立法權無法準確反映民意,達到有效制衡政府的目的。許多爭議民生法案,在國會以政黨多數席次強行通過,形成利用民主方式來「反民主」的弊端。
太陽花學運爆發的前一個多禮拜,《經濟學人》全球週刊封面故事,以「民主制度出了什麼錯?」為題,探討21世紀民主精神已陷入泥沼,許多名義上的民主國家已經滑向專制政權,民主只剩「選舉」這一外在形式,缺少了民主制度在有效運轉時所需要的人權和體制保障。
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林國明表示,20世紀「民主」是最成功的政治理念,到了21世紀,很多國家卻開始面對民主體制上的衰退與挫敗。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統計,2014年全世界的政治權力、公民自由連續8年處於下降情況,2000年到2013年以來,面臨障礙越來越多。
全球民主挫敗 肇因中國因素
為何全球民主體制遇到挫敗?經濟學人指出兩項原因;首先是「中國因素」,目前中國共產體制使用威權、獨裁手段來做決策,以達到經濟成長的目標。不僅如此,很多先進國家在面對全球化競爭下,也開始認為民主決策曠日廢時、爭議太多,因此擅自把許多決策從民主過程中移開,利用許多專家背書進行「黑箱決策」。
另一原因則是「多數決誘惑」,政府透過選舉,掌握多數,肆意作為,刻意忽視社會上少數、多元意見,甚至規避國會監督,倘若真的無法避開,就利用多數決的方式在國會蠻橫通過,以成就少數人利益。
林國明說,發生太陽花學運的主因,正是因為政府在服貿協議爭議不斷,無法凝聚共識之際,為規避曠日廢時的審查程序,採取黑箱作業,強行在立法院通過,終釀成大規模公民抗議運動。
服貿協議的黑箱決策作為,目的就是規避民主程序;另外,立法院以30秒強渡關山通過法案,則是利用國會多數暴力。這完全符合經濟學人所提全球民主危機的發生要件。
林國明說:「318太陽花學運,顯示出全世界民主危機縮影」,以及遇到挫敗過程的最佳寫照。
若僅以追求代議民主來理解台灣的憲政發展,現在看到的或許是「困境」,但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卻認為,若以市民憲政主義的觀點來看,包含太陽花學運在內整個憲政發展脈絡,反而是台灣憲政主義發展的原動力,更是下一波憲政深化的契機。
去除分贓政治 落實直接民主
很多人希望透過「憲政改造」方式改善當前弊端。台北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陳耀祥認為,代議失靈是民主改革不足的結果,根據他的觀察,必須由四大方向著手,包含「形式民主化,欠缺轉型正義」、「分贓政治,監督失靈」、「選舉制度改革」、「落實直接民主」。
在選舉制度方面,林國明說,是否能容許小黨在國會議會有更多席次,讓少數席次有更多發聲的機會,與是否憑藉多數暴力決策來左右法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目前台灣社會已在憲政體制改造方面進行推動,包含改變行政、立法關係,充實國會職權,透過選罷法、割闌尾等公民運動,讓立委更能反映民眾的需求等;但社會上多元意見眾多雜沓,多元異質性高,選舉出來的國會議員,不管如何改善,依舊存在難以真正反映民意的問題。
而「公民投票」則是讓人民直接做決定,也是補足目前代議政治不足的手段之一。不過,林國明提醒,公民投票不是只有投票權利,而是要對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有著充分參與、了解。公民必須培養能與別人分享、討論自身對政策解析能力,並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深入評論政策推行後對整體社會的影響。他認為,只有公民自覺的參與政治,而非冷漠消極的選擇,才能真正落實代議政治的初衷。
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國昌也表示,台灣民主憲政不僅已陷入「代議民主政治失靈」與「究責體系崩壞」的困境,更面臨重要決策由少數權貴把持的危機,未來希望透過「直接民主」這項利器,直接矯正代議民主失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