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血自己用 較捐血實惠風險低

 (Fotolia)
 (Fotolia)

編譯/李洗塵

紙類、塑膠、金屬,甚至包括血液,都可以回收。在一些手術中,手術室人員發現,當患者用自己的回收血輸血時,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因此他們盡可能多回收患者的血,然後把紅血球輸回患者的循環系統,而不是使用來自血庫的捐贈血液。

《華盛頓郵報》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六月號《麻醉和鎮痛期刊》的研究,解釋了上述現象的一個原因:由於血庫中的血可以放置42天,在放置過程中,紅血細胞膜的變形能力越來越差,難以穿過最小的毛細管把關鍵的氧氣輸送到人體組織。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麻醉科副教授法蘭克(Steven Frank)表示:「最小毛細血管直徑是5微米(0.005公釐),而紅血細胞直徑則是7微米。除了輸送氧氣的能力減弱外,(庫存血的)紅血球有時會堵塞這些毛細血管。」

回收比庫存血更經濟實惠

事實上,捐血站有時會短缺血液,而紅血球(血液)回收卻比使用庫存血更便宜。法蘭克說,庫存血無論是來自小醫院的紅十字會,還是如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大型血庫,每個單元的成本約240美元(約7,200元台幣)。而在手術的情況下,血液回收僅僅需要耗材及其他回收設備,成本約120美元。

法蘭克認為,小醫院可能沒有足夠的設備和人員進行此類回收,但較大的醫院一定做得到,該技術可重新獲得患者50~75%甚至更多的血液,這些血液可以在心臟手術、血管外科、關節置換、移植、一些剖腹產,甚至創傷手術中運用。

接受庫存血患者 病況較差

法蘭克說:「血液拯救生命,但明確的說,它們在血庫中存儲的時間越長,紅血細胞的功能就越少。我們真的應該使用充分利用回收血液。但人們偏愛庫存血,因為總是有供應。」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32例患者分為三組。一組只輸入回收的血液,一組輸入大部分回收血以及少量庫存血,還有一組主要輸入庫存血。庫存血的平均儲存時間為25天。

結果表明,輸入庫存血的患者,比那些輸入自己回收血的患者情況要糟糕。前者在手術後出現了大約3天的病情。

上世紀80年代,患者血液回收開始流行,當時,捐贈血液中有愛滋病毒的風險較高。但現在,人們認為庫存血很安全,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或C型肝炎的機率,和被雷擊或在飛機事故中喪生的機率一樣低。

據5家大型研究顯示,接受回收血液的患者,不太可能在手術後出現心臟病發作、中風、死亡或感染。◇

延伸閱讀
抗旱! 中市整合百餘水井解渴
2015年04月02日 | 9年前
空難遇血荒期 捐血中心呼籲捐血
2015年02月05日 | 9年前
環保標章 限本地碳粉匣使用
2014年12月22日 | 9年前
廢食用油回收 恐受油價下跌影響
2014年12月17日 | 9年前
熱血5千 替代役男捐血傳愛
2014年11月18日 | 9年前
廢食用油回收 環保署擬複查
2014年11月0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