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面面觀】 丹麥教育 立基於德

.(記者./攝影)
.(記者./攝影)

文/林彬

來到丹麥已經好幾年了,早已習慣了這裡的一切,也算是融入了丹麥社會吧!不過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遇到了剛從國內移民來此的華人朋友,才真正意識到:我變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對孩子教育方面「變心」的經歷,如果能擴展大家的思路,讓大家更了解丹麥教育的精髓,那真是太有價值了。

學齡前的養成教育

1歲:認知世界

丹麥的孩子從小(一般是1歲以後)就會被送到「日托保母」那裡,每天「日托保母」會帶著4、5個孩子在家裡玩具間玩耍,也會帶孩子在花園裡玩沙子、溜滑梯等,或一起出門散步、參加活動。2年下來,孩子熟悉了小範圍的朋友們,也開始接觸其他小朋友,培養他們最初認知世界的能力,也建立起他們除了家庭外,對社會上其他人的一種信任。

丹麥幼兒園的夏日活動。(記者吳馨/攝影)
丹麥幼兒園的夏日活動。(記者吳馨/攝影)
丹麥幼兒園的夏日活動。(記者吳馨/攝影)
丹麥幼兒園的夏日活動。(記者吳馨/攝影)

3~6歲:學前準備

將近3歲時,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了。這時孩子們會通過玩耍、集體活動等方式,學習語言、認知自然界,窺探社會,幼兒園會利用各種傳統文化節日等,開展各方面的交流、互動等。至6歲,孩子就可以上學前班了。一般老師還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作出評估,也有一些孩子會被建議晚點上學,這並不是說明孩子「笨」,丹麥老師會認為,沒有準備好上學的孩子,讓他們上學可能是揠苗助長,會得不償失。

丹麥的孩子家庭作業非常少,而且非常簡單。我曾經一度非常失望,甚至拿來一些國內的作業給孩子做。但後來發現這完全沒用,因為這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毫不相干,也沒有同學與我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共同的語言,孩子也就不願意做了。反而讓我成了孩子們眼中「奇怪的人」。

教育目標「以人為本」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一位丹麥老師談論到丹麥教育,她明確地告訴我:丹麥中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構架起一個令孩子們對學習有體驗、能深入、激發興趣的學習環境,並開發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創作能力,以及能夠自信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決策行為。」

我想,我終於知道了丹麥的這個紮實的基礎是什麼了。這裡的人們並不是很會計算,但他們總是會一絲不苟地幫你算清楚;這裡的人們也許對中國並不熟悉,但他們一旦感興趣了,會使用各種方法了解得比你還要深透;這裡的人們也許並不很聰明,但他們充滿了活躍的思維,只要一人有一個點子,別人都會鼓勵,甚至去補充,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想法發展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說實話,這種鼓勵別人、讚美別人、認真鑽研的能力如果不是從小就培養的話,是很難擁有的。而有了如此紮實的基礎,丹麥當今社會的國富民強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丹麥正是憑藉著這樣「以人為本」的紮實基礎,不拘一格降人才。500萬人口的丹麥竟然能養活5倍的世界人口,有時真的想,莫非天才都集中到此地來了?有意思的是,因為丹麥人總是鼓勵別人、讚美別人,他們都很謙卑、內斂,所以世界上的人玩著樂高玩具、穿著ecco鞋,卻好像並不知道有丹麥這個國家。

教育根本立基於「德」

我想我終於明白了,中國人現在所講,紮實的基礎是「才」,而丹麥孩子所打的基礎卻是中國傳統教育所說的「德」。德才兼備者自然是丹麥努力所培養的;有德無才者,丹麥社會也很包容他們;但最讓丹麥人看不起的卻是有才無德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一旦將聰明用錯了地方,那是會害人的。

也許有人會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丹麥教育,因為孩子整天玩,沒有「學到」一點東西。我很理解,不過或許要學習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丹麥的老師後來對我說:「把孩子放心地交給我們吧,因為我們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

來到丹麥的我們太幸運了,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時候,也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延伸閱讀
美國教師剃光頭 讓學生重拾信心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台師大論壇 王金平勉青年懷大夢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大學教授抱寶寶講課 照片爆紅
2015年05月16日 | 9年前
中國學校的「搞政治」教育(下)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中國學校的「搞政治」教育(上)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