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電視劇為何導致「審美疲勞」?

⊙顏丹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國產電視劇自2000年首次突破萬集的年產量之後,就以平均每年數百集的速度在持續增長,直到2012年一舉達到了1.77萬集的歷史最高值。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產量之後所呈現出的收視率整體低迷的現狀。按照業內0.5%的收視率方能達到及格的標準,2013年有75%的國產電視劇未能達標;而平均收視率超過2%的熱門劇目從2012年至今,就一直不足1%。面對這一尷尬的境況,一些大陸媒體將此歸咎於「電視劇的題材跟風和同質化,以及劇本內容的粗糙」,由此使觀眾對國產電視劇產生了「審美疲勞」。

當大多數不知背後情由的觀眾,對此說法表示無奈的贊同且無從深究之時,我們且將目光的焦點轉向最近有關各大在線影片網站被禁播美劇而引起輿論譁然的消息。無論是美劇的熱衷者,還是聽聞頗受歡迎的美劇,將從此「下架」的普通民眾,他們都對官方採取行政手段,強行干涉百姓收視自由的行為,表示出強烈的質疑和不滿。通過這一蠻橫霸道、無視民意的禁播事件以及受眾的反應和態度,我們更加能夠看出,即便是在電視劇這一充滿著娛樂、怡情色彩的藝術領域中的一隅,中共官方也不允許民眾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想法來進行,哪怕只是茶餘飯後點滴瞬間的自由選擇。

既然「審查」二字是官方的專利,無論是電視劇的包裝形式,還是劇情內容的題材取向;無論是電視劇出產的數量,還是拍攝質量的優劣,都與官方一種意識形態下擬定的主線與脈絡有關。於是,涉及「主線」之外的所有題材,都被視為「過度娛樂化」,而與一黨傳承的「脈絡」不甚相關的內容,也被定性為「低級爛俗」、難登大雅之堂。

這種目地清晰、意圖明顯的審查,絕不只是說說而已、走走過場,最終的結果將直接導致立意新穎的題材被隨時「槍斃」。珍稀的佳餚若每天食用,時間長了,也會不知其味;何況只是單調的、且並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一種味道,就足以想像其受歡迎的程度到底會怎樣了。更令人哭笑不得的,便是那枯燥乏味的國產劇目的年產量,仍在一直忘我的呈現著持續遞增的態勢。可見,官方只想靠一味堆砌的「劇海戰術」,就使受眾即便換台無數,也找不到另類題材的這股執著與蠢勁,實在是無人能及的。

事實上,中國國產電視劇的敗筆也正體現於此。不顧民意、民心的灌輸、填鴨,除了換來更多的反感與憤怒。然而,最無法迴避其害的永遠都是無辜的中國百姓,無論是在為生計而奔波的履步維艱的工作生活中,還是在偶得閒暇的娛樂生活中,中共所秉承的「假、大、空」以及「假、惡、鬥」的歪理與邪術,都無處不在的充斥其中。這種肆意的管控與鉗制,不僅與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本身,所應帶來的輕鬆氛圍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那些齷齪手段所掩藏的惡意,就已經違背了藝術存在的原始初衷與真正使命,那便是最終要引領人類實現精神愉悅以及道德的提升。

一旦電視劇的創作者們洞悉了這層深意,那麼收視率的一路攀升、甚至居高不下都是可以預見的,韓劇正是看透了受眾的這點埋藏於內心深處的迫切需求,將回歸人性本真的道統與信仰文化的精髓,融合在世事的點滴之中,向觀眾不斷傳遞著足以淨化心靈、達到精神愉悅的儒家哲學。事實上,這樣的哲學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本就是一脈相承、貫穿始終的,只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如此也就更加能看出,中共在輪番的審查中,摒棄與禁止的究竟是什麼。反之,能夠對此嫌惡與摒棄的人,又是什麼貨色,恐怕明眼人無需多想,也就自然明白了。◇

延伸閱讀
中國淪為全球電子垃圾主要傾銷地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中國要聞掃描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陸嚴控言論 擅改英書中譯版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