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
今年5月中旬,在泰國皇室舉辦的一年一度春耕節儀式中,聖牛選吃青草和酒,預測今年雨水充沛、榖物水果豐收、交通順暢。這些樂觀的預測,很快就被7月以來數個颱風,以及持續不斷的豪雨災情打破。截至10月上旬,已造成泰國3/4地區遭洪水淹沒,超過百人喪生及兩百萬以上的災民,經濟損失估計已超過30億美元。據預測,洪水有可能持續到雨季結束的10月底或更久。
有人認為地球的溫室效應及反聖嬰等現象,是造成這次持續兩個多月洪災的主因。這次世紀性的大洪災,已使目前正值收割期的稻作,直接受到衝擊,原先預估的2,500萬噸產值,至少會減少10%以上。由於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輸出國,加上鄰近的越南與柬埔寨等國,也同樣受到這一波洪災的肆虐,可能會帶動國際稻米及其他糧價的上揚。
據報導,位於泰國大城府的5大工業區中的500家工廠,如果停工長達1個月以上,除造成巨額的直接經濟損失外,將引起如年初311日本大地震所帶來的全球性原物料供應鏈中斷及短缺的連鎖效應,因為這些受災工廠,大部分是國際代工的汽車零配件工廠(如本田汽車)、電子工廠(包括許多台商的加工廠)、金屬製品、橡膠、石化產品、以及紡織工廠。受洪水及運輸中斷的影響,工業園區內超過10萬工人,將暫時失業;另外一些橡膠、稻米及工業產品的出貨,也出現延遲現象。
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些大城府在內的許多古蹟,有些寶塔已被水淹至數米高,這些古蹟或多或少,可能也會受到此世紀性災難的破壞。而持續幾個月的洪災,也將影響下半年的觀光旅遊業及總體經濟,泰國官方或民間已將GDP成長率,從原預測的4.5%,下調0.5%至1.3%。
位於泰國南部的曼谷,也岌岌可危。泰國政府除了忙於疏通幾條流向大海的水道外,也築起幾道堤防,以保護首都。而曼谷市政府在忙於救災之餘,也不忘祭拜水神,祈求水患早日退去。
泰國及東南亞下半年這波突來的大水,除造成全民財產及國家巨額的經濟損失外,也將影響未來全球原物料的供應鏈,並推動全球糧價上漲,將使目前已經困擾全球經濟的歐美債務、股市難題,以及中國經濟、通膨等危機,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