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免受開刀之苦

 (Fotolia)
 (Fotolia)

文/李郁玫

退化性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這是一種因關節內軟骨磨損衰竭後,周邊骨不正常增生與關節腔變窄,加上關節外韌帶長久使用後強度減弱、鬆弛所造成。醫師表示,經由現今的藥物、物理與注射治療,再配合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患者也能免受開刀之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尤稚凱說,膝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膝蓋疼痛,但疼痛嚴重程度不一。通常當關節活動愈久時或近黃昏時,疼痛就加重;當天氣由晴轉陰,或是氣壓驟然降低時,關節所受壓力增加,但軟骨調節緩動功能不足,關節就會腫脹發炎,產生疼痛,猶如氣象台般地預知天氣的變化;有時關節也會伴有輕度僵硬,但通常發生在關節活動後的半小時之內;其他症狀包括關節內側疼痛、關節周圍壓痛,或是運動時可能有關節不穩定的感覺。

尤稚凱提出,一般治療方式包括生活上的改變,例如:減輕體重、減少上下坡的活動,以及規律運動來增加關節囊的擠壓,促進關節液分泌。飲食上建議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等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例如: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等。

目前藥物上的治療包括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與葡萄糖胺。在物理治療方面則包括:冷熱療、向量干擾波、經皮神經電刺激、超音波與短波等,能鬆弛肌肉、增進局部韌帶組織與深部軟骨組織循環、減輕疼痛、減緩關節僵硬。運動訓練則以增加膝關節活動度與股四頭肌肌力訓練等同時進行,輕微膝退化性關節炎者也可施打玻尿酸改善關節內症狀,或者接受增生注射治療(prolotherapy)。

尤稚凱補充說,目前增生注射治療主要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水為主,除了注射在關節腔內以促進軟骨增生外,關節外的所有支持韌帶也應注射以增加韌帶強度,實為手術置換關節前的一大重要治療方式。

尤稚凱強調,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沒有特效藥或快速的治療方式, 隨著年齡的老化與日積月累的磨損,時而發作時而緩解,過度使用或短期間內操勞過度,都會造成症狀的發生或加重症狀,所以病患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日常生活與飲食也要配合做改變,才能減緩疼痛的發生與程度。◇

延伸閱讀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與關節炎
2013年09月04日 | 11年前
關節炎疾病保健 葡萄糖胺與MSM
2013年05月2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