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一箱磨穴硯

  (大紀元資料室)
(大紀元資料室)

文/大法徒

古時候,有個青年想學書法,就去拜一位書法家為師。那個青年學了幾年以後,覺得自己已經掌握書法藝術,沒有必要再待在這裡當學徒了。於是就向老師告辭。

書法家沒有挽留,只是取出一個小箱子交給他,並囑咐道:「我這一箱東西,不打算送人,你把它攜到山下,放在一個地方吧!」

那個青年接過箱子,向老師辭別,便踏上歸途。那個箱子不大,卻很重。他邊走,心裡邊嘀咕:「這麼沉重的箱子,難道裡面裝的是什麼寶貝?」年輕人的好奇心,驅使他把箱子從肩頭取下來,恰巧,箱上的封條貼得很鬆,於是他就輕輕撬開箱蓋。一看,啊!原來是一箱舊硯台!有幾十塊。使他格外震動的倒不是石硯之多,而是每塊硯台中間,都被墨磨成了一個大窟窿。顯然,這是他老師曾經使用過的硯台。

青年出神地盯著那一塊塊磨穿的石硯,凝視了許久,才默默地蓋上箱蓋。他把箱子重新放上肩頭,毅然轉過身,朝著他老師的茅草屋走去。

從此,那位青年專心一意地向書法家學習,直到他的頭髮漸白,才自認為把老師的書法精藝真正學到了手。

最後,他終於成了一位造詣精妙絕倫的大書法家。

──出自(宋‧李之彥《硯譜》)

【附言】

要掌握一門專業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成,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付出長期艱苦的勞動。只在短時期內,學得一些膚淺的皮毛,就以為大功告成,不再繼續努力,是不可能有大造就的。

故事中的青年徒弟,堅持學到老、毫不動搖的求學精神固然可嘉。但是老書法家的教學方法更為可取。他沒有用大道理去教訓學生,而是拿自己勤學苦練的成果去啟發學生,感動學生。這方法確實收到了好效果。

這說明,一個人取得成就,除了主觀努力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師長的正確引導,而這種引導,對於剛剛走上求知道路的青少年來說,往往是十分關鍵的。◇

延伸閱讀
更生人習字 高牆外盼重新生活
2015年02月04日 | 9年前
研露書會聯展 書法藝術融入生活
2014年03月23日 | 10年前
書法四喜
2014年01月14日 | 10年前
逢甲校慶書法展 邀院士揮毫
2013年11月13日 | 11年前
樹林書法展 全是教師級作品
2013年09月08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