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們一起寫的無名

文/方惠萱

手機軟體迅速興起,各類業者都想抓住商機,傳統產業也爭相角逐這塊廣大的市場,但是,在快速變遷的時刻,有多少人會記得,那些陪伴我們一起走過,卻在這個時代悄悄退場的那些工具。

日前,被雅虎併購的無名小站宣布近期要終止服務。許多人感到可惜,也有許多人表示不捨。為什麼這樣一個平台會讓大家有這麼多的感慨呢?

無名小站大概是台灣網路使用習慣改變的濫觴,從最初的web1.0進入web2.0時代的最佳代表作,每一個會使用電腦的人接觸資訊分享的時刻,就是從使用無名開始。

現在,你想認識一個人,會問什麼樣的問題?除了公事上的交換名片外,不外乎詢問對方:「你有FB(臉書)嗎?」或是「你有line嗎?」。不過,當年想認識一個人似乎是從:「你有無名嗎?」開始問起,那時候沒有無名就像現在沒有臉書帳號一樣,似乎就無法打入彼此的生活圈。

此外,無名小站也真正證明了網路可以賺錢!在其中,無名孕育了多少的知名部落客、網路作家。在這樣的平台上,好像宣示了目前所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創作者、生產者,藉由平台展現自己,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但是,無名的退場並不表示部落格的存在將不復見,也許因為無名這樣的始祖角色很難跟目前其他各大平台競爭;或許雅虎經營團隊有新的標的,想將台灣的網路習慣帶入另一個高峰;或許只是宣示人們已經不再喜歡打一串長長的文章,下一步會用全新方式分享自己。

除了無名,msn也在數月前決定退場。msn帶給大家的是更多、更私密的回憶,現在,似乎被line取代了吧!

msn的成功在於生動的表情符號。目前智慧型手機用的line也抓住這一特點,推出了許多貼圖與表情符號,提供贈送或販賣,各種商家也努力使用官方帳號或是貼圖,希望打入年輕族群的市場。

還記得當年使用msn用到貼圖氾濫成災時,一句話中沒有幾個正常的字,幾乎都是以貼圖取代,增添了聊天的樂趣,但有時也造成閱讀障礙。不過,這一點,就是大家熱愛msn的主因,因為這樣的貼圖有時可以自己設定甚至製作,這樣的自由讓許多人對msn愛不釋手。

此外,msn當時也帶出了「狀態」的使用習慣。記得在某個版本的msn之後,在名稱後面可以新增一段心情小語,或是分享網址等訊息,大家漸漸養成了自我表達與分享的習慣。

究竟是什麼讓這二種網路工具如此經典,宣布退場時可以引起大眾的回想?我想是因為這些工具讓我們的生活習慣漸漸不同。

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有一些話不能明說,在過去沒有網路的時代,總是寫在日記本,不希望被別人看見。網路的虛擬特性,抓住了人們最深層的渴望,似乎宣告著「我沒有講,是別人自己看到的」這樣的想法在其中,於是我們會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在最初沒有臉書的時代,這些工具自然成為網路使用者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

分享與共鳴一直是社交網路工具最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不能讓這樣虛擬的社交網路關係箝制了現實生活相處的悸動,人與人相處最難得的還是面對面、有溫度的交流,才能這樣深刻與真誠。不管網路工具如何演變,我們不能忘記的是人與人之間那份最簡單的感動,那是超越鍵盤、電腦與網路溫度的感動。◇

延伸閱讀
聖誕節後 無名小站走入歷史
2013年08月30日 | 11年前
細述台灣情台灣路——專訪黃靖倫
2011年11月18日 | 13年前
取消